周杰倫也救不了快手觀點
周杰倫的魔術手也救不了快手。
周杰倫的魔術手也救不了快手。
當然,快手正值盛年,也輪不到誰拯救。
但對于搭上周杰倫的人氣風火輪,也暴露了快手從誕生之初的一處的“暗焦慮”——面對天大的流量不知道該怎么用。
人無橫財不富,但一夜暴富不知道這些錢該怎么花也同樣是個難題。
不會燒腦,就只能眼巴巴的燒錢。
現在對于快手而言,不是流量不大,也不是資源不多,更不是用戶不高端,而是什么都有,要啥有啥,十八般兵器樣樣擺在眼前,但不知道該怎么使。
周杰倫的魔術雖然一鼓作氣拿下了6000多萬的在線關注,喧鬧之下盡是空虛,周杰倫能變走紙牌,但變不來快手想要的未來。
不是孔二老師要故意唱反調來沒事找事,而是當快手宣布周杰倫入駐之日起,就意味著快手已經急了,不得不在奶爸騰訊的做媒下,著急打出周杰倫這一王炸。
周杰倫的魔術,就是努力讓人們依舊相信來自快手的美好幻覺。
01
你現在去問快手有事嗎?快手肯定會像懂事的孩子騙父母那樣說:我沒事、我很好。
一個企業最大的焦慮理應出現在哪個時間點?
巔峰時刻。
這也就是潛藏在春光無限之下的“暗焦慮”。
聰明的快手自然也早已聚“焦”于此。
曾經爆紅的滴滴、OFO都經歷過急轉直下,差點頃刻崩塌,其根本原因,便是因為收獲了無數的鮮花與威望之后無法自處,站在萬眾期待的聚光燈下,反而不知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左有抖音、右有B站,微信、微博的小視頻也賊心不死,在短視頻邁入同質化的下半場,快手也露出自我迷失的神色。
所謂的“奧利給”,也不過是給自己打氣。
換言之,快手在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的同時,也不知道用戶能用自己做什么。
以往,阿里京東互咬、美團餓了么互懟……都不妨礙兩款軟件用戶都用。
這是因為用戶是“需求的離合”,而不是“需求的集合”。
所謂“離合”,意思是用戶的需求就像汽車的離合器一樣,是來幫用戶“換擋”的,能根據不同的需要在同類的APP中自由切換。阿里對京東、拼多多抵制的再兇,用戶也仍會腳踩多只船,沒義務只對某一個平臺忠誠。
而“集合”,即是所有APP自以為是的美夢,幻想用戶只需要自己一個就夠了,這種浪漫的愛情只會發生在孔二老師這樣的好備胎身上,而不是渣男身上。
然真相是,用戶縱然神圣如上帝,但神話也告訴我們宙斯就是個處處留情的頭號渣男。
也就是說,做產品的健康心態,是正視用戶的渣,而引導用戶的花。
你就像韋小寶的老婆、段正淳的情人,只是用戶所愛惜蕓蕓眾生中的一個。
從這個層面上,干掉競品只是一個產品的口號,而爭寵才是產品的常態,這個時候就是比溫柔、比性格、比姿色……總之,用戶后宮佳麗三千,產品要想方設法的被盡可能的翻牌。
而周杰倫的魔術牌,就是快手希望用戶能主動翻的牌。
02
厘清了這一邏輯,我們才能道清快手在周杰倫身上安的什么心。
對于任何一個大眾化平臺,自帶流量與粉絲的明星一直都是競相哄搶的香餑餑。
但一直主張面向普通人的快手,從一開始對明星顯得并不殷勤。
如今近乎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也在透過周杰倫來無聲宣告,快手將全面開啟娛樂化的步伐。
準確來說,是開啟娛樂營銷的步伐,于是明星的多寡與量級就顯得尤為重要。
孔二老師猜這招肯定不是出自老實的快手,而是由騰訊垂簾聽政的結果。
從目前的苗頭來看,抖音越來越像微信的朋友圈;快手則越來越像微博。
這就有意思了。
微信一直想除抖音而后快,反而讓抖音繼承了自己的大部分優點。
而大力扶持的快手,卻不像爸也不像媽,反倒繼承了隔壁老王——微博的許多缺點。
盡管現在的快手依然執著“看見每一種生活”,但很快,就會在潛臺詞中埋下“來快手,看明星”的暗示。
這就牽扯到一個關鍵點。
明星流量,是短視頻平臺的高級形態嗎?
新浪微博之所以一時半會兒死不了,便是因這些年中國造星產業的蓬勃而坐享紅利。
從屬性上來講,新浪微博已然成為娛樂圈的副產品,而不是純粹的社交產品。
也就是說,明星不僅是微博的救命稻草,也是微博賴以生存的草料。所以明星讓平臺回血回藍的邏輯,在微博上成立的。
但同樣的操作我們知道在微信上是行不通的。
而幾乎不用動腦,在B站、知乎里也是行不通的。
那短視頻呢?
看似能讓明星更多的“出境”,解救粉絲們的眼干癥,而明星帶貨、明星直播也在反復的證明中帶來了積極結果。
這似乎都在表明,明星與短視頻,會再次結合為魚與水的關系。
03
然遺憾的是,短視頻的“明星化”反倒是一種倒退。
因為不同于朋友圈,短視頻平臺的激勵機制不來自熟人交際,而是陌生社會。籍籍無名的普通人本身就只能指望草根逆襲的大運。新鮮感之后,大批量的用戶都會從起初的參與者,變為滑屏的看客。
從初衷上,平臺最應關心的是如何讓“沉默的大多數”也活躍起來,用短視頻來分享一切。
結果當明星的比重越來越大,勢必會侵占更多的頭部流量。本來就僧多粥少,現在還來了個得道高僧,讓小沙彌更吃了上頓沒下頓。
接著,“看明星”成為主打,也就無形中培養了更多的“看客”,進一步稀釋平臺的創作力。
B站這些年之所以越挫越勇,正是因為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看到人生上行的機會。UP主就是最大的明星。
反例則是微博。
新浪微博便是由于“看客”原來越多,最終直接帶來的“蒸發式降溫”,一切以明星馬首是瞻,因此對于很多人來講,微博長期只是充當一種“瀏覽器”——只看不發。
從算法上,快手其實給了普通人巨大的流量傾斜。
這就更暴露了快手的無所適從。
因為選擇明星,也是他們的不得已之舉。一切起自發現巨大的流量分享給普通人后,真正的實際效果并沒有什么卵用。
于是普通人現在對快手而言更像是雞肋,留之無用棄之可惜。
這就又觸碰到另一個根本性問題。
一個平臺,應該是照顧大多數,還是只照顧極少數,然后利用這些極少數的影響力,來吸引大多數?
即在馬太效應不可改變的真相下,是擁抱那八成的普通人,還是追捧那二成的塔尖人,然后吸引那八成普通人往上爬?
之前快手對此的態度很搖擺,但如今接受了騰訊塞過來的周杰倫,也就默認了未來的方向。
這就是一開始我們提到的那個問題,快手不知道巨大的流量該怎么用。
也就是不知道該讓如此高密度的流量落在哪里。
落在電商?有用但無法成為主干。
落在在線教育?蛋糕太小,瞧不上。
落在直播?盈利模式不可延續。
落在游戲?只能在外圍輔助。
……
想來想去,落在娛樂營銷或明星營銷是最有油水的選擇。
也正是從一刻起,快手已經把自己的對手,由抖音變成了微博。
柿子還是要挑軟的捏。
如果干成,快手和抖音的關系,就變得像QQ音樂和網易云音樂,各自把持著不同的需求,可以同時活在用戶的手機里。兩者不是舍我其誰、你死我活,而是各有快活,成為用戶所需要的不同的檔位。
但一個周杰倫不足以支撐快手實現這樣的轉變。
周杰倫能為快手帶來話題與關注,但帶不來它所需要的能力。
短視頻平臺的先天性決定了要靠創作力來驅動,而明星不像普羅大眾,不會免費共享的創作力,頂多進行“露臉經濟”。
在周杰倫直播時,有人檸檬地說周杰倫江郎才盡。實際上,真正創作力枯竭的是快手。它已經慌亂到不知道該找那波人群來救場,只好靠明星粉飾太平。
病急亂投醫之下,快手竟然對微博邯鄲學步,結局或許不會糟,但也不會好。
流失創作力這一核心競爭力的快手,哪怕是創作強人周杰倫也無能為力。
無論直播到夜的第幾章,周杰倫的胸肌練的再好快手也靠不了。
因為它選擇放棄大眾的創作力,轉投明星的影響力。
微博就曾因種種原因,失去了大量的創作力而寄生于明星的影響力。
拋棄了生他養他的土壤,只會落得埋骨他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