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600億美元,阿里登頂亞洲市值的最大理由是這個金融
阿里巴巴向來會創造新概念,造勢借勢,這一次又用什么打動了投資人?
京東發起其有史以來最兇猛的618年中大促時,其國內最大競爭對手阿里巴巴股票6月8日創歷史紀錄,實現從其2014年9月在紐交所上市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和百分比漲幅,市值超3600億美元,再次登頂中國和亞洲市場市值最大公司。
阿里巴巴向來會創造新概念,造勢借勢,這一次又用什么打動了投資人?
6月8日,阿里股票大漲13.3%,接近142.34美元,創歷史紀錄,當天市值增加約431億美元,市值超3600億美元一舉超過騰訊登頂亞洲市值最大公司。阿里巴巴不是第一次登頂亞洲市值最大,上一次是2016年9月16日,當時市值約合2664.13億美元。
阿里CFO武衛在阿里投資者日大會表示,阿里2018財年的營收增長預計為45%-49%,遠超分析師預期。彭博此前預計阿里今年營收增長將達35%,華爾街預期是36%。
在阿里投資者日大會后,投資機構紛紛上調阿里巴巴的目標股價。部分機構認為阿里未來增長動力來自核心電商業務。但是,阿里巴巴近年新增用戶增速持續放緩,剛發布的2017年財報,7.3%的年度活躍買家增速創下阿里巴巴自上市以來的新低,阿里怎么將其變成亮點了?
顯然,跟大多數人預計的差不多,阿里巴巴的增長路徑將從電商到新零售;市場也將從中國拓展到全球。
但,我們要重點說明的是,阿里巴巴這次拋出的核心要點是,未來阿里巴巴核心電商業務將不再依托用戶數量來增長,而是質量,對阿里巴巴來說,核心電商收入不僅來自于在線市場本身,更來自于消費者運營——幫助商家和品牌獲得、運營、留存消費者。
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挖潛”。
用戶增速放緩,投資人的擔憂
截至2017年3月底,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買家為4.54億,較去年同期增長3100萬,增幅7.3%。移動端月度活躍買家為5.07億,較2016年底增長1400萬。2017財年GMV達到3.8萬億,同比增長22%;移動端GMV為3萬億,增速為49%。
從絕對規模來看,阿里巴巴零售業務數據很棒。但阿里目前收入的73%依然來自零售業務——傭金和廣告,傭金增長靠GMV,而廣告增長依賴用戶增長。所以,GMV和用戶增速,對阿里巴巴未來零售業務收入增長有非常強的指引。讓投資人充滿顧慮的是,7.3%的年度活躍買家增速創下阿里巴巴自上市以來的新低
▲ DonG東哥根據公開財報整理
考慮到阿里的數字這里還包括了來自速賣通和Lazada的8300萬用戶,實際的內生增速可能是負值。當然,增速放緩最主要的原因是用戶規模已經到了極限。
根據CNNIC的研究報告,截止到2016年底,中國網購用戶達到了4.67億,同期阿里巴巴活躍買家的數量為4.43億,即95%的網購用戶都是天貓/淘寶的活躍買家用戶。
阿里的重大升級:從年度活躍買家升級到年度消費者
仔細研究阿里巴巴CFO武衛的演講,我們發現,針對投資人最關心的阿里巴巴核心電商業務的用戶問題,她進行了詳細解讀和概念升級。
首先,武衛詳細介紹了用戶參與(User Engagement),高增長的用戶和用戶參與。
▲ 來源:阿里巴巴2017年投資者日大會
▲ 來源:阿里巴巴2017年投資者日大會
用戶參與的增長來自穩健增長的日常內容。
▲ 來源:阿里巴巴2017年投資者日大會
然后,武衛詳細解讀了“越老的用戶,價值越高”(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老用戶的訂單更多,購買的品類更多,消費更高)。
▲ 來源:阿里巴巴2017年投資者日大會
這樣一來,阿里巴巴這次的說服邏輯就已很清楚。
這一次,阿里巴巴要講一個從增量模式往存量模式轉移的故事。阿里巴巴說服投資人,阿里巴巴用戶參與很高,即粘性很大。用戶和“用戶參與”不一樣,有人注冊了一個賬號,但沒買任何東西,這樣的用戶沒價值,但阿里強調了用戶運營,馬上就高端起來了。
▲ 來源:阿里巴巴2017年投資者日大會,DonG東哥中文翻譯
然后,阿里巴巴提到了老用戶(存量用戶)的高價值。中國哪個電商平臺的存量用戶最大?當然是阿里巴巴,而高用戶參與可以為它提供更多存量用戶。
所有人都知道,中國電商的用戶增速在放緩,人口紅利殆盡。未來的增長引擎會從用戶數量的增加往用戶質量做轉移,比如購買頻次增加、客單價提升。阿里這次的說明完美擊中人們的預期,給了投資者想要看到的一切。
因此,投資人開始相信,阿里巴巴未來可以依托過去幾年的業務布局,進行消費者運營——幫助商家和品牌獲得、運營、留存消費者,進而推動整個零售業務的增長。
1萬億美元GMV還是沒那么簡單
在6月8日阿里巴巴投資者日上,阿里巴巴透露了其中期目標是到2020年GMV實現1萬億美元。
阿里巴巴2017財年的GMV為3.8萬億人民幣,假設到2021財年(2021年3月)實現這個目標的話,阿里巴巴的GMV復合增速需要達到14.4%。這個數字看似不高,但對阿里如此大體量的巨人來說,難度其實不小。
▲ 來源:DonG東哥根據公開財報整理
阿里巴巴希望這些GMV主要來自于存量用戶的貢獻,正如投資者大會上所強調的那樣。不過,我們覺得,實際可能沒那么簡單。
首先,阿里巴巴只告訴了人們越老的用戶價值更高,比如2012年就注冊的用戶現在每年能貢獻123個訂單,而2016年的新用戶只有38個。但阿里巴巴并沒提自己到底有多少老用戶。
▲ 來源:DonG東哥根據阿里巴巴財報整理
我們整理了阿里歷年財報發現,其實,阿里巴巴近年來絕大部分新增用戶都來自2014財年-2016財年。阿里沒有提供準確的數據,但仔細研究上面那張關于訂單的PPT,可以看出,其實增長主要來自前兩年,即Year1到Year3。Year4和Year5增漲并不明顯。
以此類推,2015財年增加的用戶在2017財年其實已經接近了購買力的最高增速,2014財年增加的用戶更是在2016財年就接已經近頂峰,這些人對未來幾年的GMV貢獻不大。
2018財年-2021財年的增長動力應該主要來自于2016財年、2017財年和2018財年的所積累的用戶。但從上表可以看出,2016財年獲得了7300萬新增用戶,到2017財年就只有3100萬了,增速放緩嚴重。所以,存量用戶推動GMV成長的邏輯恐怕難以自圓其說。
既然存量用戶和增量用戶都無法解決GMV增速的問題,那么,阿里巴巴要怎么實現1萬億美元GMV的目標呢?
我們認為,外延并購可能會是其主要手段。自己創造不出來,至少可以買別人的。阿里巴巴最近在印度及東南亞動作頻繁,這兩個地區也可能是其未來GMV的來源。潛在風險是收購的標的可能多半會處在虧損狀態,比如Lazada,這或許拖累阿里的利潤表現。
據說,投資者日大會現場,當阿里巴巴集團CFO武衛說出2018財年收入指引數據為“45-49%”時,全場投資者發出一片“Wow”的驚呼。
但是,資本市場也很現實。阿里巴巴這次講的故事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但是未來故事能否成真,那是另外一回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