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動蕩,經濟突圍”,第二屆雁棲湖論壇圓滿舉行觀點

經濟突圍”的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
8月7日,阿拉丁控股集團與經濟觀察報聯合發起并主辦的第二屆雁棲湖論壇在北京雁棲酒店成功舉辦,與會嘉賓圍繞“全球動蕩,經濟突圍”的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
雁棲湖論壇發起人、阿拉丁控股集團董事長陽仁強,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祥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張燕生,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企業治理與國際化研究中心主任趙晶,上海國惠環保科技集團總裁華涵,《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中新凱悅傳媒集團董事長呂振亞,經濟觀察報宏觀經濟研究院秘書長李曉丹等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傳媒人出席論壇,解析當前經濟的困難與機遇,探索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力量。
陽仁強在致辭中首先感謝大家來參加論壇,他說,阿拉丁集團去年7月5日舉辦了第一屆雁棲湖論壇,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推遲了論壇時間,也縮小了規模。今天8月7日是立秋的日子,在這碩果累累的秋天我們相聚在雁棲湖。雁棲湖論壇的目標是要舉辦一百屆,核心點就是讓論壇輕松一點,跟大家親近一點。希望今天的嘉賓們,一起在未來的10年、20年,甚至100年,都關注雁棲湖論壇。他介紹,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全球動蕩,經濟突圍”。無論是新冠疫情,還是中美對抗,今年都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中國還是要把經濟發展好,經濟突圍要通過創新引領,這也是今天下午論壇的主題。晚上的“阿拉丁夜話”主題是“全球動蕩,公益未來”,在社會動蕩和經濟下行的時候,公益有很重要的社會價值,到底如何突圍?今天來的專家和企業家們將進行探討。
陽仁強認為,2020到2030可能是全球動蕩、人類迷茫的10年,今天中美間表現出的問題,標志著人類到了一個新的時期,對全球社會是一次考驗,也可能是人類新時代開啟的10年。這樣的時候,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看待這個社會、看待這個世界,它決定了我們的未來。希望在今年的論壇上,我們從認知自己出發,從改變自身出發,在下一個30年,真正推動中國社會本質上的改革和改變。1949到2049是一個分水嶺,2049是一個新中華的時代,一個可以走出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實現偉大民族振興的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所有人一起奮斗。下一個30年的改革遠遠超過過去40多年的改革,我們去擁抱挑戰,擁抱所有的不確定,這樣的人生和這樣的國家才有資格去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用這句話告誡自己,也送給大家,希望一起努力,共同面對未來所有的不確定,擁抱所有的動蕩,最終讓我們自身變得真正強大,真正幸福。
第二屆雁棲湖論壇歷時一天。上午,李稻葵、劉元春、張燕生、張立群圍繞“全球動蕩,中國未來”進行探討,解析中國經濟內循環與外循環的辯證關系,闡述疫情持久戰下的中國經濟對策,指出中國企業突圍的重點方向和領域,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下午,劉祥民、戴斌、華涵分別從能源、旅游、環保等領域分享發展實踐,探討“經濟突圍,創新引領”之道,左小蕾從整體上剖析中國經濟的“危”與“機”,王微分享了“以強大國內市場構建高水平國內大循環”的發展新思路,陽仁強發表了“社群經濟2020”的主題演講。晚上的阿拉丁夜話022期延續公益主旨,陽仁強對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文旅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裴歆悅,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中國慈善家》總編劉婉媛,龔凡等,共話 “全球動蕩,公益未來”。
在第二屆雁棲湖論壇,為優化和提升論壇的組織結構,雁棲湖論壇理事會決定成立雁棲湖俱樂部,授予李稻葵、劉元春、劉祥民為第一屆理事,左小蕾、張燕生、張立群、王微、戴斌為創始成員。雁棲湖俱樂部的成立,彰顯了雁棲湖論壇旺盛的生命力。與會嘉賓表示,相信雁棲湖論壇將越辦越好,真正實現“西有達沃斯,東有雁棲湖”。
社群經濟是第二屆雁棲湖論壇的重要議題。雁棲湖論壇社群經濟委員會為2020年積極探索和推動社群經濟的機構和企業頒發“社群經濟創新榜樣”證書。獲得該證書的機構和企業有: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友樂活(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凱撒同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景典傳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夫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屆雁棲湖論壇在規格、內容、形式上,都比第一屆論壇有了很大的優化和提升。與會嘉賓紛紛表示,雁棲湖論壇與時俱進,常辦常新,希望雁棲湖論壇將越辦越好,真正實現“西有達沃斯,東有雁棲湖”。
全球動蕩,中國未來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是第二屆雁棲湖論壇上午場的首位演講嘉賓,他發表了《中國經濟內循環與外循環的辯證關系》主題演講,介紹了中國經濟內循環、外循環的內涵和外延,深入淺出的分析兩者的辯證關系。他判斷,疫情之后,全球經濟在未來5年到10年將持續低迷,中國也面臨量和質兩方面提升挑戰。
他說,內循環和外循環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是不矛盾的。內循環的內涵包括大幅度提升中國的最終需求,建立統一大市場和科技上的自主創新能力。內循環是我們國內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的、主要的動力來源,能夠提升中國的經濟總量。外循環帶來質的提升,要求我們持續學習,讓開始領先的科技走向世界,最終做大做強。李稻葵同時指出,疫情也給我們帶來啟示,城鎮化是內循環的根本;醫療、教育在內的城市基本服務要加強。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帶來《疫情持久戰下的中國經濟政策再定位》主題演講。他說,感謝陽仁強董事長的邀請參加這次論壇,阿拉丁集團有很多人民大學的學生,能夠跟自己的學生在一個論壇上交流思想,是人生一大樂事。因為當老師最重要的快樂就是擇英才而育之,相信阿拉丁會英才輩出。“當疫情從阻擊戰、遭遇戰、總體戰向持久戰轉變,宏觀經濟政策和戰略思維需要再調整、再定位。”劉元春在演講中指出,宏觀目標的調整要中期化統籌,在發展理念里增加風險理念、安全理念,其中很重要的是在實體經濟循環中增加金融風險。他同時表示,疫情的常態化會導致民眾的思想和行為發生變異,宏觀經濟政策一定要看到風險和機遇,安排好微觀族群的生活和工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張燕生發表《2020年中國企業突圍的重點區域和領域》主題演講。他首先分析了疫后世界經濟表現有可能的三種場景,他說,在全球化倒退,多邊體系倒退,區域化擴展,美國退群的影響上升的情況下,中國的外貿、投資形勢也在發生變化,同時,中國市場的規模和容量在階段性擴大和上升。他認為中美的戰略競爭將是長期的,我們不能抱任何幻想。中國在全球系統性風險上升的情況下,我們要收縮,規避風險,深耕東亞生產網絡、深耕“一帶一路”,深耕構建跨境創新網絡。他認為,未來30年,中國企業家們做好創新的準備,同時要合規,并提高產業鏈水平和產業基礎能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的演講主題是《化危為機,奮力開啟中國經濟發展新篇章》,張立群說,世界經濟面臨著嚴重困難,中國和世界經濟的交往,更多依靠中國經濟這個發動機的動力來帶動。把國內超大規模的市場激活,潛力充分釋放,不僅帶動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會形成強有力的拉動。在世界經濟恢復過程中,中國因素會顯著增強,這為我們處理各種國際關系擴展了戰略空間。他認為,中國要有信心,通過補短板、激活內需,真正把中國經濟的大循環暢通起來,帶動國際國內經濟雙循環,為世界經濟擺脫困難提供支持,為中國經濟全球化掀開新篇章。
經濟突圍,創新引領
在論壇下午場,雁棲湖論壇發起人、阿拉丁控股集團董事長陽仁強,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祥明,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企業治理與國際化研究中心主任趙晶,上海國惠環保科技集團總裁華涵等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先后發表主題演講,探討“經濟突圍,創新引領”之道。
國家電投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祥民在以《“綜合智慧能源”創新發展戰略》為主題的演講中,對新能源科技創新與發展進行了解讀,他認為,數字化技術為能源再賦能,推動社會發展,是一種時代的、記錄歷史的重大風口。能源和數字技術結合在一起,使清潔能源、智慧能源和能源的解決方案做的更貼切,更到位。他認為,能源是未來智慧城市發展最好的底層架構,如果能全面推動“綜合智慧能源”,它會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大眾就業的重要抓手,催化產業的代際進步,幫助人類走進綠色時代,把能源的溫暖傳遞給千家萬戶。他透露,國電投已經在上海浦東、福建平潭、廣東珠海、河北雄安、海南自貿港等地進行實踐。
戴斌發表《新冠疫情對旅行服務業的影響與振興》主題演講,他將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分為全面停滯、有序復工和疫后振興三個階段。他說,疫情終會過去,旅游業終會振興,但是傳統的旅游發展模式及其相適應的旅游發展理論,以及資源規劃、發展動能和組織方式,很可能會一去不復返了。戴斌指出,疫后振興政策必須著力破解“大眾旅游初級階段陷阱”,穩步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建設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間,深化文化、科技和旅游融合,提升旅游市場主體競爭力,推進旅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左小蕾說,今天是疫情之后第一次參加這么多人的公開交流,感覺到像回到了人間,更具人氣,所以非常感謝陽總邀請參會。左小蕾發表以《中國經濟的“危”與“機”》為主題的演講,她分析了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危”與“機”,并進一步指出,按照比較優勢的去全球配置資源,形成全球的產業鏈,然后互相進行比較優勢基礎上的貿易,是最優的,也是最理想化的,但是經濟學家要做最壞的打算,去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我們一定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中國14億人口,這么大的市場這是經濟發展最強大的驅動力,最大的空間。她非常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未來的走勢,希望投資家能夠在中間抓住機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在《以強大國內市場構建高水平國內大循環》主題演講中說,任何一個大國在推進經濟發展和全球激烈博弈的過程中,強大市場都是博弈的基石和底氣所在。中國今天正處于用自己的強大市場和國內經濟循環相互促進的關鍵階段。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努力,我們形成了一個過去不具有的優勢,就是大規模的,超大規模市場的比較優勢。未來的中國消費市場,要按照城市規模,按照它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進行重塑。面對當前巨大的消費變革,政府也需要加快推動我們消費變革的實現,中國未來國內市場的大循環形成和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相互促進,來提供非常好的政策環境。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企業治理與國際化研究中心主任趙晶分享了家族企業發展的問題。她說,中國的家族企業存在交接班的新錢老錢對撞,外部有兩大文明的對撞,在兩大文明的沖擊中怎么實現轉型?這是對家族企業非常大的挑戰。家族企業需要界定家族關系和企業經營的邊界,平衡成長和控制的難題,平衡市場、社會和家庭。一個家族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的成功,必須適應多種游戲規則,根據自己的資源和能力適時進行戰略的調整,轉型升級,這才是中國經濟長期繁榮不可或缺的引擎。
上海國惠環保科技集團總裁華涵談了“圍繞國惠的環保創新”,她說,固廢處理雖然小眾,但國惠的理念是做到資源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國惠的技術是作為資源,循環利用。資源化作為固廢的處理,同時要達到資源、產品再生資源不斷循環的模式,然后再配合商業模式的發展,這樣能夠解決城市最痛點的問題,把我們自己上下游的產業共同帶入到一個城市的建設。她認為,國惠將從解決城市的痛點切入,建立自己的產業平臺,最后向上下游輸出自己的標準,成為某一個領域的規則的制定者。
陽仁強在《社群經濟2020》主題演講中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我們的社會關系服務的。人都是活在社群里,互聯網時代把社群范圍擴大了。無論人類怎么改變,社會關系鏈一直在永恒發展。交通、高鐵、航空、手機通信等科技,最終都豐富了你的社會關系鏈。社群經濟的價值,就是在私域流量開始流行的時候,幫助所有的消費制造企業建立它的消費者社群,社群能讓消費者活躍起來,不再給電商交流量費,創新收入,最終可能會推動社群經濟的時代。互聯網企業的特質是用戶有活躍度,今天中國的資本市場有很多問題,可以通過社群經濟實現創新發展。
他堅定的認為社群經濟一定是電商經濟的下一站。社交是社群、社會,跟現實社會一樣,構成一個世界。他說,應該把開放社交作為底座,上面有內容、有商業,形成一個立體的生態。希望社群有可能與商業信用,與區塊鏈結合,降低商業交易成本。目前的電商經濟是扼殺多樣性的,商業的多樣性帶著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會塑造豐富的人和多彩的世界。社群經濟對商業會有重要影響,最后商業文明會影響社會文明。人最寶貴的財富是時間,時間是人類、世界和宇宙的尺度。阿拉丁從2013年就投入大量精力打鐺鐺社交社群經濟平臺。阿拉丁希望通過這個社群平臺,打造一個互聯網的世界,大家在線上充分的溝通和交流,最終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如果社群經濟在阿拉丁的推動下成為電商經濟的下一站,就會成為推動商業變革的偉大公司。“做一個勇敢的人,做一個好奇的人,做一個堅定的人,翻山越嶺,事競成。”演講最后,陽仁強說自己特別喜歡霍金的這句話,希望大家都做一個心懷理想,眼里有光的人。
“阿拉丁夜話”持續關注公益,論道“全球動蕩,公益未來”
公益已經成為雁棲湖論壇期間舉辦“阿拉丁夜話”特別節目的傳統。阿拉丁夜話022期“第二屆雁棲湖論壇”特別節目,阿拉丁控股集團董事長、雁棲湖論壇發起人陽仁強對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文旅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裴歆悅,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中國慈善家》總編劉婉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大賽優秀選手龔凡等,共話 “全球動蕩,公益未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