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保險產品結構原理是什么金融
壽險主要是兼具保障功能和儲蓄功能的長期保險保障產品,由于非壽險業務的保障功能較強,相對于保障功能較強的非壽險產品。
網貸天眼訊:理財保險產品結構原理是什么?分紅險、萬能險等非傳統型壽險產品在近年來受到熱捧是非壽險產品占比持續下降的關鍵原因。相對于傳統型壽險產品,非傳
網貸天眼訊:理財保險產品結構原理是什么?分紅險、萬能險等非傳統型壽險產品在近年來受到熱捧是非壽險產品占比持續下降的關鍵原因。相對于傳統型壽險產品,非傳統壽險不僅可以提供保障,被保險人還能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由于非壽險業務保費相對較低,且產品更不容易被消費者認可,因此保險公司開展此類業務的積極性不高。理財保險產品結構原理是什么?什么是保險產品結構合理性的衡量 ?
1、非壽險產品的保障功能更強
按業務類型劃分,保險產品通常分為非壽險與壽險。非壽險主要包括保障功能較強的財產保險、意外險和健康險產品;壽險主要是兼具保障功能和儲蓄功能的長期保險保障產品。從精算學原理來看,由于風險的發生通常屬于小概率事件,因此保障功能較強的保險品種往往具有較高的杠桿率,即保險保障額度通常為保險費的上千倍。
2、過度關注壽險業務
目前,我國保險市場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業務發展不均的情況,業內過度關注壽險業務。一方面,相對于保障功能較強的非壽險產品,壽險具有較強的儲蓄性,與銀行存款產生替代功能。加之我國居民消費觀念相對保守、儲蓄傾向偏高,根據消費者行為理論分析,消費者將更加偏好于具有儲蓄功能的長期壽險產品。因此,在展業過程中,壽險產品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另一方面,由于非壽險業務的保障功能較強,因而在保額相同的情況下,經營壽險業務可以獲得更高的保費收入。在“以保費論英雄”的經營思想指引下,保險公司也會通過增加壽險業務占比的方式提升保費規模。但過度關注壽險業務,可能導致保險業對社會風險的保障程度降低,轉而成為銀行儲蓄的替代品,偏離行業正常運行軌道。
3、衡量保障程度的指標
由于非壽險產品保障功能更強,因此非壽險保費占全部保費收入的比重在國際上也是衡量保險業發展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保險業對社會財產的保障狀況[2]。另外,非壽險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較小,調整后的2009年保費收入(扣除通脹影響)僅較2008年減少0.1%,而同期壽險保費收入減少兩個百分點。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人們的實際收入水平,儲蓄率下降使儲蓄功能較強的壽險品種受到影響;相反,非壽險產品更加注重保障,只要消費者為應對風險而購買保險產品的實際需求不發生變化,非壽險業務規模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因此,以非壽險占比作為衡量一國保險業對社會財富的保障情況的標準是比較合理的,從這個角度也能表明非壽險保障功能較強。
了解理財保險產品結構原理,通分析了影響產品結構的不同因素,進而對比得出了我國保險險產品結構不合理、保障程度偏低的結論,并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我國保險市場存在著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現實問題,雖然強調“轉方式、調結構”,但主要是針對壽險業務結構的調整,并未注意到壽險業務與非壽險業務比例結構的合理性,財產保險市場發展薄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