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不敵格力美的 “海爾兄弟”赴港上市能否走上智能化之路?觀點
9月11日,海爾智家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及摩根大通為聯席保薦人。
9月11日,海爾智家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及摩根大通為聯席保薦人。通過此次私有化海爾電器,同時以介紹上市的方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海爾智家有望形成“A+D+H”的資本市場布局。
讓投資者最為感興趣的是,作為全球家用電器行業的領導者,海爾智家在疫情之下的業績表現如何?
凈利潤大降45%,海爾落后于格力、美的
在招股書中,海爾智家披露了其在2017-2019年的財務數據。招股書顯示,其2017-2019年營收分別達到1542億元、1776億元和1980億元,呈逐年遞增趨勢;在投資者們最關心的凈利潤數據上,海爾近年來的表現也相當不錯,分別為91億元、99億元和123億元,同樣呈逐年增長趨勢。
上市企業若想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優秀且可持續的盈利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海爾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現卻令人擔憂。根據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在8月28日發布的聯合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共計957.28億元,同比下降4%;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共計27.8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5%。
和其他在“黑天鵝”陰影下求生存的企業一樣,海爾也將“業務不景氣”這頂帽子扣到了疫情頭上。“新冠疫情對于公司整體運營節奏帶來影響,一季度受影響的主要是國內業務,二季度疫情的蔓延又沖擊了公司海外業務良好的發展勢頭。”
疫情給國內,乃至全球家電產業都造成了相當慘重的損失。根據中怡康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主要白電零售額僅為4365億元,同比下降了23.1%;銷量為7964萬臺,同比下降了9%。此外,美國、中亞、東南亞家電行業均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
但“疫情導致公司業務不景氣”這個理由并不能解答投資者們心中的疑惑——為何曾經輝煌的海爾兄弟,上半年的盈利能力卻落在了格力和美的后頭?
據財報顯示,格力上半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76.96億元,美的上半年營收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則為139億元。雖然它們都因疫情原因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收入下降,但總體業績仍高于海爾兩兄弟。
“自革命”效果不佳,“海爾兄弟”業務結構四分五裂
走到21世紀,海爾集團陷入了體型龐大,人員臃腫的困局之中,當時海爾內部結構體系甚至被人直呼“官僚主義”。海爾CEO張瑞敏則將這種現象稱為“大企業病”。
2013年,“自革命”概念首先由海爾管理層提出,其核心是向著互聯網轉型。而具體實施方案則是“小微化”“平臺化”運營,以業務和項目為中心將傳統結構組織打散為小團隊。海爾意圖以這種方式擺脫龐大臃腫的企業結構。
從財務數據來看,海爾的“自革命”似乎收到了效果。根據海爾2012-2014年財報顯示,其營收從2012年的556.15億元提升到了2014年的671.34億元,凈利潤也從17.07億元漲到了25.15億元。
不過,這樣的解決方案使得海爾原本完整的業務結構被拆成了無數個自治團隊,管理權和資源變得過于分散。根據海爾方面披露的情況,光是其家電業務就被分成了生產端的6個板塊和銷售端的4個渠道,分別歸屬海爾電器和海爾智家。
有分析人士表示,海爾目前的業務結構極易產生內部競爭,這就導致企業無法擰成一股繩,去對抗市場上的其他競爭對手,比如格力和美的。“不管是海爾電器還是海爾智家,它們都沒法完全代表海爾的電器業務,自然沒法和統一的格力和美的相互競爭。”
私有化“合體”后的海爾,能否走上智能化之路?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海爾集團近期正大力推動海爾電器的私有化,意圖讓曾經的海爾兄弟“合體”。今年7月,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聯合發布公告,披露了海爾電器的私有化草案。這份計劃生效后,海爾電器將成為海爾智家的全資附屬公司,海爾智家也將在港交所上市。
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海爾電器的私有化對于海爾集團整體的發展是有好處的。“這樣既可以讓兩個公司的管理層合并,節省高昂的人力成本,還能使公司的經營決策效率提升,進而提升公司整體的利潤。”
同時,海爾兄弟的合體對于海爾集團市值的提升也將有所助益。國盛證券曾預測,由于合并帶來的效率提升,海爾智家未來5年的凈利潤率將從現在的2.9%增長至7%,市值也將從現在的1400億元增長至3075億元。
憑著私有化帶來的優勢,未來的海爾或許能和老對手格力、美的一戰,但隨著5G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包括小米、360、蘇寧、華為在內的多家企業正試圖跨界入局。
以小米為例,其在2018年憑借IoT平臺連接的1.5億臺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在生活消費品端實現了438億元的營收,占到了其總營收的25%,其中大家電仍是重要組成部分。繼2018年的米家互聯網空調之后,小米又在2019年推出了云米互聯網冰箱、洗烘一體機和全自動波輪洗衣機。
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科技企業,華為也在近年努力布局智能家居市場,通過AI音箱、智慧屏、路由器、智能手機等終端接入HiLink平臺,不斷擴大智能家居生態體系。
這些新興企業的入局帶來的不僅僅是競爭,同時也帶來了傳統家電企業轉型的機會,對于業務轉型一向敏感的美的,就及時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在9月10日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宣布未來將和美的合作,未來美的家電都將搭載華為的鴻蒙OS系統。
就像小米CEO雷軍在內部信上所說,未來所有科技產品都將以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主旋律。私有化改革清理掉的是海爾長年來積累下的塵垢,而能否走上智能化之路,才是合為一體的海爾兄弟未來最需要擔心的。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