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連推兩個“低價”子品牌,能否緩解程維的上市焦慮?觀點
危中有機的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
危中有機的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在實體經濟受到疫情沖擊的背景下,新經濟成了人們報以眾望的高頻詞匯。阿里、騰訊兩大巨頭股價猛漲,目前市值已雙雙突破6000億美元。此外,美團、拼多多、京東等互聯(lián)網小巨頭也頗有斬獲,市值均在千億美元左右。
不過,在友商紛紛加碼押注新經濟、新基建的時候,與美團一起身為“TMD”小巨頭的滴滴,日子可就沒那么好過了。在2018年因安全事故頻發(fā)而錯過最后一波互聯(lián)網公司上市潮之后,滴滴如今儼然已經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之中。
上市,擔心估值穩(wěn)不住;不上市,投資人等不了。滴滴另辟蹊徑,接連推出了兩個主打性價比的子品牌——“花小豬打車”與“青菜拼車”。
很顯然,在上市前景未明的關鍵時刻,滴滴卻用更低的價格、更大的補貼,推廣兩個全新的子品牌,究竟在打什么算盤?
不上市,投資人等不了
近日,阿里拍賣上線了一份“全球領先的網約車出行平臺公司”部分股權網絡競拍單,起拍價9200萬元。不過,這樁拍賣在上線后不久即被撤回。此前,阿里也曾上線相同拍品,競價以失敗告終。據相關消息顯示,這樁拍賣的標的公司正是滴滴出行!
對此,滴滴出行副總裁李敏與滴滴公關人士均在朋友圈表示,近日出現(xiàn)在網絡拍賣平臺上的疑似滴滴股權出售方身份不明,股權本身也無法辨別真實性。李敏還表示,IPO不是滴滴當前最優(yōu)先的事項,公司目前暫無相關計劃。
據財新網報道,滴滴目前資金充沛,賬面現(xiàn)金超過500億,并不急于上市。但問題在于,多名滴滴投資人有套現(xiàn)退出的訴求。
成立于2012年的滴滴,8年來融資規(guī)模超過300億美元,擁有近百家機構股東,其中僅軟銀一家投資就超過百億美元。與滴滴同期成立并崛起的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公司,基本都已成功上市,而滴滴則在2018年因安全事故錯過了上市良機,一直拖到現(xiàn)在。
今年又恰逢疫情“黑天鵝”,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中,一旦本身主營項目出現(xiàn)問題,或者出現(xiàn)現(xiàn)金流危機,選擇“用腳投票”套現(xiàn)滴滴股票,也就能夠理解了。
上市,估值穩(wěn)不住
近日也曾有媒體報道稱,滴滴正在籌備港股上市,目標估值800億美元。但是問題在于,現(xiàn)在上市,對滴滴來說一定是一個好消息嗎?他們真的能如愿獲得800億美元的目標估值嗎?
科技君認為,800億美元這個估值,對現(xiàn)在的滴滴來說,可能會有點艱難。
首先,作為全球網約車平臺鼻祖的Uber,同樣是全球最大的網約車平臺上市公司。Uber的市值作為同類型滴滴出行的參考標的是再合適不過的。但目前Uber市值今年3月曾一度跌至僅剩255億美元,如今雖已止跌反彈,但也只有544美元。
其次,滴滴在2017年12月完成最后一輪融資后,估值達到560億美元。但是在2019年7月,滴滴出行13.75萬股股份曾在上海聯(lián)合產權交易所被掛牌轉讓,這樁交易的出售價僅按照475.44億美元的估值成交。
最后,滴滴創(chuàng)立以來,連年虧損,用補貼換市場。直到2019年,其核心網約車業(yè)務才堪堪完成盈利,開年又遇上疫情沖擊,線下出行需求大幅減少,滴滴的出行市場受到沖擊是必然的。更何況,滴滴為了盈利,降低了司機端的補貼額度,提高了乘客端的每單價格。補貼減少的情況下,市場增長乏力甚至萎縮,完全在意料之中。
這也是滴滴推出“青菜拼車”和“花小豬打車”的最主要原因。用更低的價格、更大的補貼,主攻下沉市場,圈住更多用戶,以期在上市時講好新的故事,重新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伴隨著一二線城市的網約車監(jiān)管越來越嚴格,滴滴出行的市場增長也幾近停滯。“花小豬”能否在下沉市場為滴滴帶來新的想象力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