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吸塵器崛起,戴森打壓同行觀點

一場國貨與海貨的生存戰役,也開始在緊張的國際環境中拉開序幕。
近些年,作為家電里的細分品類,吸塵器行業開始嶄露頭角,不斷有傳統家電企業開始在細分領域里進行布局,頭部有戴森占據一席之地,后梯隊有小狗、美的、萊克等國產品牌緊隨其后,當局者之間的“巷戰”也早已風塵四起。近日,戴森打壓同行的小動作頻頻,引來小狗電器官方發聲斥責,更是將吸塵器行業之間的戰役搬上了臺面。
看到律師函后,想必很多人都去進行了檢索,很容易就能發現,疑似文中提及的評測內容,在很多平臺上被投放推廣,看到這一結果無疑增加了這篇微博的真實感。
家電行業的暗流競爭也折射出國產品牌與國際品牌之間的復雜關系,事實上,國貨的品牌效應已經不再局限于小家電的競爭,國內巨頭與國外巨頭之間的品牌較量早已經成為行業之間的通識,一場國貨與海貨的生存戰役,也開始在緊張的國際環境中拉開序幕。
國外巨頭壟斷,家電業待解
從整體行業側來看,國外品牌與國內品牌主打側重點有所差異。對比傳統家電產品,外資品牌依然會選擇在小家電領域進行縱深性拓展,一方面,小家電具備廣闊市場空間,擁有市場高成長性與高利潤率,容易形成明顯的競爭差異化,吸引著外資品牌;另一方面,部分小家電市場分割明顯,市場集中度明顯不足,而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廚房小電器等領域中,市場占比靠前位置完全由國內品牌占據。
拿小家電吸塵器市場來看,吸塵器市場空間顯著,同時處于均價和市場占有率同步提升的環境下。根據Euromonitor 數據統計,美國2016 年吸塵器銷售規模就已達到50 億美元(約合334億人民幣),而國內吸塵器市場在2016 年規模不過3 億人民幣。從市場容量來看,吸塵器市場的行業增長空間潛力巨大。
然而,橫亙在國產品牌眼前的鴻溝也依舊明顯,由于國外品牌入駐久已,且品牌營銷上的大幅度投入,在品牌側迎合了大眾的需求以及品牌調性,以戴森為例,戴森根據其在中國市場整體發展和布局節奏,始終保持較高的營銷投入,這也促使戴森能夠在國內市場處于壟斷地位。
根據品途智庫的預測數據,戴森在國內市場2018年全年整體營銷費用占營業收入20%左右,其中僅在互聯網數字化營銷方面,每月廣告投入刊例價值過億。
江湖老劉認為,對于惡性商業打壓就應該站出來進行反抗,此次吸塵器品牌小狗反擊,實際上也從側面反應出國產品牌開始與國外品牌展開角逐,國內廠商不再因為市場的占比份額以及影響力而懼怕國外大品牌。這場由戴森打壓同行、小狗聲討的導火索,或許在中國小家電市場掀起一場國內與國外品牌對抗戰,此時更需要更多國內品牌聯合起來,對不公平競爭進行對抗,促進行業良性競爭。
巨頭打壓之下,國產品牌求存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吸塵器市場零售額同比增長7.8%,達97.1億元;零售量同比增長17.8%,達1216.1萬臺。2020年吸塵器市場零售額有望達到216億元,同比增長8.2%;零售量2887.4萬臺,同比增長15.6%。
在2000年之前,國內家電市場,不論是大家電還是小家電,幾乎都是松下、東芝、西門子、三星等外資品牌占據主導地位,而國內家電企業早期多以代工國外品牌為主,行業規模小,細分市場分散,只是占據低端市場的部分份額。
2015-2017年,小家電吸塵器以國產品牌為代表的小狗電器市場占有率開始提升。據ZDC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吸塵器市場品牌關注度中,戴森以23.6%的占比位列第一;小狗電器以19.4%的占比位列第二。
實際上,行業側多寡頭的存在會使得行業競爭趨于更加良性化,也利于整個市場蛋糕做大,比如格力空調在強勢期時,曾一度處于龍頭地位,然而市場的多元性,使得它對于同行之間也兼具包容性,在單一空調品類下,也兼備著其它產品線,這也致使美的、奧克斯等品牌在空調領域存在,如今,整個空調行業的市場已經超過千億級。
而對比戴森來看,處處打壓同行業品牌,在樹立高墻壁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將自身的創新空間堵塞,產品需要在競爭的環境下更新迭代,才能夠使得產品的屬性貼合大眾需求,也是在不斷的迭代過程中,產生更多的創新性元素,達到更高的經濟效益。例如,國產品牌商小狗,在打壓體系下推出高端吸塵器T12,搭載最新一代小狗無刷電機M50,配合主控板雙MCU處理器,在性能上可與戴森并齊,這也是進一步表明國內品牌逐漸展示出優勢面,向高端產業鏈開拓市場。
江湖老劉以為,在市場尚未定型之前,惡意打壓同行并不能為行業提供“增量”價值,相反,品牌抹黑只會讓行業陷入互斗的惡性循環中。一方面,市場良性競爭讓產品的創新性得以延續,有利于持續為行業輸入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利用頭部力量打壓同行,將會引發其它品牌聯合抵制,對于品牌而言,顯然不是有利境地。
市場“白熱化”,國產品牌能否崛起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和在國內外市場多年的打磨,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國產品牌,中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較過去已經大幅提升,但崛起的同時也要注意來自國外品牌的有意阻礙。
隨著大市場環境動蕩,各個行業也開始出現國產與海貨之間的PK,比如家電細分市場迎來一些變動,從多維度切入,從對方護城河上切開市場,例如華為、小狗等不同細分廠商,開始推出高端產品,去弱化國外品牌的細分市場,避免對方過度壟斷。
據日媒稱,在中國,消費者向本國傳統品牌商品回歸的趨勢出現擴大。百度對網上被搜索的品牌進行調查發現,2009年海外品牌占62%,國產品牌只占38%。然而2019年情況發生逆轉,國產品牌擴大至70%。
按照《中國家用電器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確定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我國力爭跨入全球家電強國行列。在品牌方面,中國家電品牌影響力和中國家電產品美譽度要顯著提高,讓更多的消費者認可和喜愛中國家電產品,全面增加自主品牌出口。
江湖老劉認為,跨國品牌優勢漸失,而國產品牌正在崛起并非偶然。一方面,當下消費者對于跨國品牌的態度已經從曾經的盲目崇拜走向了理性,不再僅僅崇仰“洋品牌”,而更多考究其綜合性能;另一方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國產品牌正在擺脫“質差價廉”的固有印象,憑借“高性能、高品質”等特點,從智能手機到白色家電,從洗護產品到穿戴品牌,從智能冰箱到家用吸塵器,國產品牌和中國制造正在慢慢回歸,成為中國消費者的選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