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速運戰略合作京東物流,這事沒有那么簡單觀點

快遞江湖風云再起。
快遞江湖風云再起。
京東集團今天發布公告表示,京東物流戰略投資跨越速運。不過,市場關注之余也注意到:雙方合作后,跨越速運依然保持獨立運營、獨立品牌、獨立人事和獨立管理。這意味著,京東物流此次投資的目標并不是參與跨越速運的管理決策。
跨越速運,成立十三載,現為中國限時速運領導者,是“國家最高級別5A級物流企業”。
此次跨越若與京東物流聯手,將又激發怎樣的想象力?
除了來自京東的品牌背書,二者強強聯合的想象力之一,在于目前在空運、2B端優勢明顯的跨越速運,有望借助京東的供應鏈資源,擴展自身業務,豐富業務場景,尤其是末端配送以及陸運。
京東物流有望為跨越速運帶來更廣闊的市場,提升業務量,形成規模效應;且京東物流將為跨越速運嫁接更完整的供應鏈資源,擴展市場范圍。而更為重要的一點,京東的支持,意味著跨越速運一步到位地對接京東電商的資源,引入商流。
依舊獨立的B端物流獨角獸
跨越速運于2007年8月在深圳成立,創始人胡海建選擇了“限時速運”作為差異化競爭、打開市場的切入點,具體來說即航空貨運+限時速運+直營模式,服務以B2B、大件貨物、商務件、生鮮件等為主的企業客戶。
胡海建多年后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談到,跨越速運成立時國內的物流市場處于相對混亂的草莽時期,“時效”并不被行業嚴格遵守,而跨越速運向客戶推出"限時未達,全額退款"的承諾,為行業首度。之所以致力打造“一家信守承諾的企業”,“可能與我的性格有關,成立跨越速運就是要做限時快遞,信守承諾。”胡海建如是說。
跨越速運選擇的B2B賽道要求其在前期進行大量投入以構建壁壘。成立當年,跨越速運就率先推出了當天達、次日達、隔日達等三大跨省時效產品,開創速運快遞“國內限時”的行業先河;成立次年,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跨越速運逆勢擴張加大投入,正式成立華南、華東、華北三大機場操作中心,覆蓋重點貨源區;2009年,跨越速運開通四地夜航包機服務,實現 “夜發晨至”的服務時效。2010年,同城8小時達已不是難題,跨越速運則很快做到了跨省8小時達。
到了2017年,跨越速運“珠三角-長三角”夜航包機已促使國內跨省速運服務從“跨省8小時”提速到“跨省6小時”。
憑借服務的不斷迭代升級,以及對全國航空貨運資源的整合,跨越速運不僅強化了其競爭優勢——速運之“速”,且得以保障速度與穩定性兼備,從而解決了眾多企業級用戶的時效痛點。口碑帶動下,跨越速運開始“跨越”發展,業務量攀升,成為國內限時速運領域的頭部品牌。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8Q3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2019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榜單中,跨越速運兩次上榜,與菜鳥網絡、京東物流、達達-京東到家等企業入選中國物流服務行業獨角獸企業。
在跨越速運十周年之際,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致辭祝福跨越速運:“這個時代是一個跨越的時代,十年時間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令我感到非常的敬佩。”
京東助力,如何“跨越”
將速運服務做到極致后,跨越速運此次與京東物流戰略合作后,將有能力讓業務再上一層臺階。
除了來自京東的品牌背書,二者強強聯合的想象力之一,在于目前在空運、2B端優勢明顯的跨越速運,有望借助京東的供應鏈資源,擴展自身業務,豐富業務場景,尤其是末端配送以及陸運。
京東物流是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目前在全國運營超過730個倉庫,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云倉面積在內,京東物流運營管理的倉儲總面積約1700萬平方米。
京東物流自身的巨大體量,有望為跨越速運打開更廣闊的市場,提升業務量,充分發揮規模優勢,進而降低邊際成本、拉動盈利。
2019年,2C的快遞行業競爭繼續加劇,行業馬太效應凸顯,二三線快遞企業普遍受到沖擊甚至出局,頭部企業則以規模效應構筑成本優勢。此外2B端快運行業近年不斷迎來越來越多快遞起家的玩家。強者愈強的格局下,聯合京東物流,能讓跨越速運在接下來的物流市場競爭中多一分底氣。
同時,京東物流將為跨越速運配備更完整的供應鏈資源,京東物流直營的末端優勢將能保障跨越速運全程高速,將配送速度保持至“最后一公里”,并進一步擴展觸達領域。京東自營配送服務覆蓋了全國99%的人口,通過其下沉至全國各線市場的末端配送,跨越速運將能觸達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擴大其全國網絡覆蓋范圍。
對于一眾快遞企業來說,最值得羨慕的或許是:與京東合作,意味著跨越速運一步到位地獲得了京東電商的資源,引入商流。
還值得一提的一個細分領域是依然火熱的冷鏈市場。去年4月,京東發布京東云冷鏈計劃,依托京東資源,聯合區域優質冷鏈企業形成“骨干網+合伙人”的創新模式,通過“京東云冷鏈”實現網絡共建、貨量共集、利益共享與風險共擔,共同推進冷鏈網絡的縱深布局與社會化運力資源聚集。
跨越速運亦有冷鏈業務,其生鮮速遞定位于B2C時效類生鮮產品,航空直發,優先配載,優先派送,為客戶提供的門到門的速遞服務,其中從原產地到消費地最快8小時的當日達覆蓋城市超過30個,最快16小時的次日達覆蓋城市超過200個。疫情影響下,生鮮到家的發展趨勢獲得看好。冷鏈很可能會是跨越速運與京東物流的重合點。
物流企業的科技二次方
跨越速運與京東物流聯手的另一大想象力,在于二者背后科技力量的聯合。
比起傳統物流企業,跨越速運給自己的定位是“科技物流企業”。這或許也符合其創始人胡海建的特點。他曾自稱IT男,表示自己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隨時隨地地跟CTO和產品經理討論,有時甚至是通宵達旦。
早在2009年,胡海建便在跨越速運內部上線了信息系統。他很早就認識到,未來的物流企業一定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強大的科技實力才能成為物流企業發展壯大的支撐。2018年,跨越速運獲得紅杉資本、普洛斯、鐘鼎創投等戰略投資。胡海建后來說,首輪融資的大部分資金投入了科技研發當中。
胡海建去年接受采訪公布的數據是,跨越速運的技術團隊超過1400人,2018年技術投入過億,占據年營收的4.1%以上。業內公認重視科技投入的順豐,截至2018年年底,科技投入約占公司總營收的3%。
2019年8月,跨越速運投資近十億、耗時兩年開發的“鑄劍系統”上線。
這套名為“鑄劍”的系統集成了TMS(運輸管理)、VMS(車輛管理)、中臺系統、MAP(貨車版地圖系統)等業務場景下的系統,甚至還包括內部的OA系統和HR系統等等,每個系統又分成多個子系統,總子系統數超200個,子系統與子系統相輔相成,結合AI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實現了路徑規化、貨量預測、智能調度等功能,并能夠提升場地使用率、優化網點選址、輔助開拓新業務,最重要的是,減少對“人”的依賴。
胡海建曾對媒體介紹,“鑄劍系統”突破了物流行業“動態路由”難題——無論客戶何時下單,立刻能從系統中找到實時出發的車輛,并根據路況、航班、目的地等各個因素及相關節點的成本計算出最適合的路線。這套系統在提升效率的同時節約了調度人力成本和場地資源,被釋放的資源可再承接貨量運營能力。
京東物流則是另一個以科技感而被熟知的例子。2020年,京東物流提出以“體驗為本、技術驅動、效率制勝”為核心發展戰略,相較2019年增加了“技術驅動”,對科技投入的重視再次被強調。
依托大數據、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京東物流的智能物流項目不斷落地。除了五年內投入使用的25座“亞洲一號”物流園區,2019年,京東物流打造了LoMir(絡謎)5G智能物流平臺和5G智能物流園區。今年6月,亞洲首個全流程智能柔性生產物流園——京東物流北斗新倉建成投用。
智能化,已成為物流企業普遍強調的關鍵詞。物流行業的下半場,技術或將成為最終競爭的鑰匙,行業玩家們紛紛加大投入。去年年末,中通出資1億元成立智能科技公司,官網介紹顯示其作為中通快遞旗下的互聯網物流科技平臺,擁有一支千余人規模的研發團隊。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快遞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2020年)》顯示,快遞行業全新的3.0時代,技術要素作為新的生產力工具,與快遞行業實現深度融合,快遞將服務范圍延伸到大物流領域,傳統生產組織和用戶服務方式發生變化,科技將持續推進企業核心商業模式創新。
國內十億級消費者市場下,充分競爭的消費產業,催生出更為豐富、履約難度加大的末端場景,如何自動化、智能化升級,跨越速運與京東物流的科技合力,將催生物流行業的進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