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二手車8.18億美元巨額融資的三大謎團互聯網+
當下的汽車零售市場還真是“又熱又擠”,除了跑馬圈地,幾家種子選手也在到處講故事秀肌肉。3月初,車好多集團(旗下包括瓜子二
當下的汽車零售市場還真是“又熱又擠”,除了跑馬圈地,幾家種子選手也在到處講故事秀肌肉。3月初,車好多集團(旗下包括瓜子二手車直賣網、毛豆新車網)對外宣布,完成8.18億美元C輪融資??此七@是一筆天價融資,本應該鼓樂齊鳴,但在行業內和媒體圈卻出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筆者一直是冷靜派,今日也說說這一巨額融資下并沒有說清楚的一些疑問。
AB股制度到底是權宜之計還是定時炸彈
在經緯張穎對話車好多CEO楊浩涌中,楊浩涌有一段微妙的描述:“對瓜子來說可能我們是少有的創業公司里面直接在私募里做AB股制度的”,于是問題來了。
1、8.18億換取的不一定是理想的估值
先解釋下AB股模式,簡單的說就是創始人即便拿很少的股權,但是每股具有2-10票的投票權,而低投股票權者只占高投票權的10%或者1%,甚至沒有投票權,一般是股東持有。作為補償,高投票權者其股利很低,不準或者規定一定年限,一般在三年以后才可以轉化成為低投票權股票,因此流通性較差,一般由高層持有。目的就是為了讓創始人控制公司的管理權。但這個決定并不完美,甚至是妥協的結果。
首先,既然選擇采用AB股,實際就是創始人和資本方的一次博弈,創始人為了保證控制權,就不得不犧牲一些利益,也就意味著,這一輪估值并不理想,車好多要么是犧牲估值,要么是放棄了創始人股份比例,來換取融資金額。同樣在經緯創投張穎與楊浩涌的對話中,楊浩涌說“管理團隊對公司當下和未來發展絕對的控制也是我一直堅持的”“很多公司的條款因為考慮了每輪投資人的不同訴求,對將來回報的訴求,對公司未來發展希望有更多掌控等復雜的因素,就會導致創業公司融很多輪之后,他們的條款是超級復雜的。這些東西積累起來一旦出現一個利益集中化的矛盾的時候,其實會是一個挺大的風險,這點在之前趕集,說實話我們深有體會,當時跟58合并的時候不同的投資人,其實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楊浩涌顯然是妥協了,而且妥協的比較徹底。用一句媒體人的評論就是:“楊浩涌的股權稀釋得厲害,而他也早就意識到,甚至為了防止大權旁落,而提前安排了AB股制度?!边@也是一條多數創業公司走過的老路:當日子變得艱難,為了獲得持續資金,不得不接受苛刻的融資條款或者是“流血融資”。
其次,AB股并不見得是一個萬能或高明的玩法,從美國市場看,2000年共有482家公司采用這種雙重投票結構,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2002年下降到362家,2010年只有12家公司在上市時采用該結構。而且事實上,往往是創業前期,越適合山寨AB股。一旦進入A輪,甚至上市,山寨AB股根本無法滿足往后階段的所有需求。越融資,維持控制權的結構會越復雜,山寨AB股越無力。
2、AB股制換來的還有管理層和員工的隱憂以及未來股票的不確定性
這還不是AB股的最壞情況,首先,AB股制并不能確保萬無一失,發展下去,股權被稀釋得厲害的楊浩涌仍有可能失去公司控制權。而且一旦錯綜復雜的關系處理不當,將對公司未來發展方向造成極大影響,最遭殃的還是其他管理層和員工,最近“每日經濟”發表了標題為《股權極度分散員工期權無望 瓜子二手車融資后怎么破?》的文章,直指股份稀釋被稀釋后,員工可能是最大的潛在受害者,這也勢必會影響公司未來的人才戰略和發展。
騰訊領投到底是慈善家還是野蠻人
在車好多的投資人名單里,騰訊被打上領投的標識,但給人的疑慮很多。
1、騰訊到底是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這是個疑問
楊浩涌說“現階段,我并沒有過多對騰訊戰略資源的需求,我更多把騰訊當作是友好的、長期的財務投資人去看待?!薄膀v訊可能外界看來是一個戰略投資人,但在我們眼里更多是一個長線友好的財務投資人,作為這樣一個角色進入到車好多來的?!焙呛?,這不禁讓我好奇所謂的騰訊領投,到底投了多錢?騰訊眼里的楊浩涌又是一個怎樣的角色?
2、在二手車的這個賽道,騰訊的態度其實一直很微妙
且不說這輪融資消息前后,我們并沒有看到騰訊方有具體某位高管出來為其站臺。而讓我們更驚訝的是騰訊對于這個賽道的態度。要知道騰訊此前正是瓜子競爭對手——人人車的戰略投資機構。3月2日,人人車CEO李健在面對《中國企業家》記者追問下,也曾表示,“在三月底會公布新一輪融資中,騰訊會繼續支持。”
另外,除了車好多和人人車,騰訊還投資了多個二手車相關平臺,例如易車、天天拍車、優信等等。所以車好多充其量只是騰訊布局這個賽道的其中一個棋子而已,遠談不上戰略吧。
而且故事還在后頭,滴滴作為出行市場最大的變量,正在左右著二手車市場的戰局。去年9月,滴滴以2億美元戰略投資人人車。這一仗,騰訊還得對付滴滴,這自家人掐架真的好么?
3、新老股東一桌都做不下,真的是件好事嗎?
在媒體報道的信息里,我們看到這輪融資居然有13位股東,分別為,騰訊、工銀國際、云鋒基金、方源資本、GIC、IDG資本、泰合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H CAPITAL、DST Global、今日資本、首鋼基金、山行資本等。好家伙,這是要過家家嗎,還是分豬肉啊,13位股東這每家能出多少錢呀,這些資本大鱷的欲望都滿足了么?
4、泰合資本作為財務顧問也成股東,到底在釋放什么信號
在“GPLP”的撰文中提到,兩年多以來一直為車好多服務的獨家財務顧問泰合資本,在本輪也以資本方的身份參與進來。FA轉身為投資人,是不是又在驗證這輪融資過程并不輕松呢?
呵呵,果然,資本家口袋里的錢真不好拿!
業務數據到底是火箭速度還是放衛星
在“每日經濟”那篇《股權極度分散員工期權無望 瓜子二手車融資后怎么破?》里還寫到:“瓜子正處在一個四面楚歌的尷尬境地:數據造假,被海淀法院勒令“遙遙領先”廣告語下架,中國電商協會發布聲明補刀其“行業領先”地位造假,消費者海量投訴,資金鏈緊張……”不過我更關心的是這些數據。
1、環比增長300%、Carmax的三倍。。。。。。誰能支撐這些數據
比如新聞稿內公布數據稱:“2017年瓜子營業額環比增長300%”,再比如在經緯張穎對話車好多CEO楊浩涌中,楊浩涌提到“我們周轉率可能是美國CarMax的三倍。”我就想問問這些數據的依據在哪里?至少毛豆新車網在銷量上并未透露具體數據吧。這也讓我想起“去年瓜子爆出的大量數據造假,遭官方各種打臉,銷售刷單等事件”。且不論車好多一向是不是有喜歡“注水”的“老傳統”,但既然說道數據,就改來點真實的數據吧。
尤其是對比CarMax這家估值已經超過了145億美元的公司,人家是以“零庫存處理”著稱。要知道如今網絡上類似”瓜子二手車保賣屢遭投訴,18年卻要靠此融資?”“投訴主題:毛豆新車已快兩個月了我訂購的車都交不了車”“投訴主題:毛豆新車承諾25天提車 現在快兩個月了還沒見到車”的情況可不止一兩起。再說中國的市場與美國成熟的模式完全不同。這一比較,車好多還會為自己臉上貼金。
2、8.18億美刀后為啥這么急著繼續融錢
在楊浩涌的籌劃中,未來將投入20億元用于兩個平臺的營銷,基本上一家一半。從春節開始,瓜子二手車的廣告轟炸已經開始,毛豆也在加強攻勢。對于人員、運營的成本,用楊浩涌的說說“我們近2萬人了”這讓我們這些局外人也不得不擔心這8.18億夠花嗎?
據說,車好多集團同步進行的還有C+輪融資,“預計將在本月底完成,兩輪融資額加起來將超過10億美元”
這讓我回想起楊浩涌在記者采訪時說的那段話“估值早期泡沫會多一點,越到后期投資人都算賬,投我們很多是一些PE基金,他們會對公司能做多少收入、能掙多少錢,未來三年大概有多少利潤,還有多少倍PE,倒推回來按照這個估值投進來,應該有多少倍回報去算這個事情,然后來決定自己的投資?!币簿褪?、自己家的融資也是有泡沫的,2、這些PE基金是徹徹底底的現實派,人家可不是做慈善談夢想的,一旦投資回報不理解,車好多未來豈不是很尷尬?
另外記得騰訊汽車發布的稿件中寫到“車好多集團宣布已經完成總額近6億美元的B輪融資,包含6月瓜子二手車獲得的超4億美元B輪融資,以及10月車好多集團獲得的超1.8億美元B+輪融資?!?/p>
不知道是這位記者擅長四舍五入,還是車好多集團一貫的稟賦 ,投融資金額這么嚴肅的財務數據用簡單的數學加減法就完成了。
總之,當某家公司陷入了“不燒錢會死,燒錢不一定能活”的怪圈,且只能依靠瘋狂砸錢才能換來流量,這個資本故事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而對于車好多而言,即使再融到一筆巨款,未來的壓力依然不會太小。
(完)
曾響鈴(微信ID:xiangling0815)
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 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志撰稿人,近80家網絡媒體專欄作者。
“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