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江湖上多了一只天鵝觀點

58到家一直依賴于58同城給予的流量支持,“抽離”58同城之后,“天鵝到家”到底會不會飛,還要打上問號。
9月7日,“58到家”更名為“天鵝到家”,改名事件在互聯網上掀起了一陣喧嘩,因為這并不是到家集團第一次上演改名戲碼,早在2018年,到家集團便將旗下58速運改為“快狗打車”。據了解,快狗打車通過更名新增了3倍客戶,吸引了上百家媒體關注。“58到家”更名欲重演舊戲?
據了解,“58到家”是58同城投資打造的互聯網生活服務品牌,目標是為用戶提供方便、放心、實惠的標準化到家服務,包含家庭保潔、上門美甲、搬家速運服務。它區別于58同城提供信息服務的半閉環模式,打造了O2O閉環服務模式。“58到家”改頭換面欲謀求上市?“58到家”一直依賴于“58同城”給予的流量支持,“抽離”58同城之后,“天鵝到家”會不會飛,還要打上問號。
去58標簽,換湯不換藥
公開資料顯示,“58到家”自成立以來一直“受孵”于“58同城”,依賴于58同城給予流量支持,在互聯網上求生,但是此種依賴對于雙方而言,都不容樂觀。
歷史財報顯示,58同城2019年營收約為155.8億,同比增長18.56%,較之于2018年30.48%的營收增速大幅降低。與此同時58到家的虧損也拖累了集團業績,2018年58到家虧損為14.23億元,同比擴大99.8%。
而在后互聯網時代,依舊是流量為王的游戲規則,“58同城”也自身難保,互聯網垂直領域后起之秀崛起,“58同城”實質被后起之秀反超近6倍,“58同城”也需要甩開“58到家”這個包袱尋求更好的發展。
“58到家”更名為“天鵝到家”之后,換湯不換藥,并沒有做出大的舉動。更名后面向用戶推出一億元現金券福利活動。在廣告營銷方面更舍得花錢了,隨著58到家更名,其代言人變為了鄧超。電梯內的廣告也更換了,強廣告弱營銷的“58同城”,改名去58標簽,經營內容并沒有亮點性突破。
在江湖老劉看來,“58到家”更名為“天鵝到家”,只是改頭換面而已,或許是為赴美上市講好新故事。而對于“58同城”而言可以甩掉包袱,畢竟“58到家”自成立以來,每年都在凈虧損,撇開它,自身也許還能追趕互聯網發展的腳步,若是維持現狀,“58同城”可能真的帶不動“58到家”了。“58到家”去58標簽化對于集團而言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用戶粘性堪憂,被指虛假宣傳
2020年受疫情影響,本地生活服務到家服務競爭激烈,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入分掉這塊蛋糕。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部分析師陳禮騰認為,58到家面臨著業務多元,核心不明顯的問題,“競爭對手在生活服務領域走垂直發展路線,如京東到家主攻生鮮配送、河貍家主做上門美甲、e家潔專注家庭保潔等。一心想做平臺的58到家核心不明顯、用戶黏性堪憂”。“58到家”獲客成本較高,開鎖、月嫂、裝修等都是一次性的低頻消費,留不下用戶。
“58到家”更名為“天鵝到家”之后,知乎網友憤慨地說出了自身經歷,直指“58到家”長期虛假宣傳、對月嫂資料造假、欺詐性消費。自家在“58到家”請的月嫂,無良無知,謬論連連,導致寶寶腦損傷(已做醫學鑒定),出事了就以“五八到家只是居間方(中介),僅提供信息服務,不對月嫂服務負責”來推脫責任,甚至無法保證月嫂的健康狀況。
江湖老劉也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輸入“58到家”,投訴的大部分內容是“58到家”售后服務堪憂,保證金不退款,甚至哄騙失業人員學自制月嫂證書。
在江湖老劉看來,“58到家”更名“天鵝到家”,只是改頭換面,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58同城”本身就是服務行業,但是服務質量堪憂,投訴接連不斷,其弱點不斷被爆出。服務行業本就是“客戶至上”的原則,但是“58到家”出現服務滯后等問題,實屬不該。“天鵝”若長此以往,不在細節上把關,不以消費者為中心,不在運營上創新,它可能會變成一只黑天鵝,會不會飛還是其次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