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浪潮”已至,構建標準互認下的數字工業新格局觀點

9月16日重慶智博會期間,2020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 “融合發展 平臺賦能”深度行成功舉行。
9月16日重慶智博會期間,2020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 “融合發展 平臺賦能”深度行成功舉行,作為2020線上智博會重磅活動之一,本次論壇匯聚工業互聯網領域專家、學者、企業領袖等諸多代表,共同聚焦新基建趨勢下工業互聯網的未來發展。
作為此次高峰論壇的核心議題之一,工業互聯網QID標準(重慶)聯盟正式成立(以下簡稱:聯盟),國家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關村標準協會等各大研究機構共同參與,著力推動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互認、產品標準互認和標識解析互認,推動行業發展。
工業互聯“浪潮”已至,數字生產力重慶打造“新樣板”
“工業互聯網QID標準(重慶)聯盟將有力夯實全球標準互認基礎,打通中國-新加坡兩國數據通道,降低雙邊市場準入門檻,并引領國際貿易數字化、線上化和便捷化發展。”聯盟成立儀式上,浪潮云董事長兼CEO肖雪表示。
古人語:“無規矩,不方圓”。“聯盟”的成立,也標志著工業互聯網領域數據互聯互通邁出了極為關鍵的一步,更準確的說。工業互聯網QID標準(重慶)聯盟,其實也是在打造數字化工業互聯的“地基”,為日后工業互聯生產體系的數據流通,畫下規矩,定立規則。
從去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今年新基建不斷加碼,工業互聯的“浪潮”來勢洶涌,且不可阻擋,從大環境上來看,產業數字化釋放經濟動能,正在成為下個十年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重慶作為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應許之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一方面,浪潮云在重慶的一系列工業互聯“樣板項目”,為建立標準聯盟,工業數據互聯互通的試點創造出了獨特條件,另一方面,在數字化工業發展方面,重慶也始終走在國內前列。
比如,在浪潮云的技術支撐下,重慶打造了云江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以浪潮云洲工業互聯QID平臺為聯結點,不斷推動重慶企業踏上數字化的增長道路。
其中,重慶天人工業集團的數字化共享制造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重慶天人工業集團是一家汽車制造產業鏈企業,為國內多家合資產商提供技術領先的輕量化底盤和車身總成產品。在數字化的發展道路上,天人集團通過云洲QID平臺為產品關鍵質量環節賦碼,通過質量品控的數據化、可視化,在示一物一碼質量管控下,不斷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此外,在打通天人內部的ERP系統、MES系統、物流系統以及自研的“工業干細胞”智能管理系統的數據共享基礎上,以質量、品控為核心,打通數據壁壘,實現工業生產智造的數字效率。
在重慶,像天人工業集團的數字化案例還有很多,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良好的數字化基礎使得重慶成擁有工業數據互聯互通的肥沃土壤。
重慶與浪潮一系列“樣板項目”的背后,在重慶扎實的工業基礎上,浪潮也正在構建一個完整的“數字生產力”工業體系,而“聯盟”的成立以及標準的互聯互通,則是這一工業體系逐步完善的顯著標志。
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浪潮云推動的工業互聯網QID標準(重慶)聯盟的成立,是推動重慶工業互聯網深入發展的一個絕佳契機,在數字化的、互聯化的工業生產領域,重慶顯然走在了前列。
數字化信息技術與工業生產的相結合,數據也將成為生產資料的重要承載。正如德國工業4.0專家烏爾里希森德勒所說的那樣:生產規劃與實際生產的結合,生產數據一體化和生產服務的聯系將成為未來工業的關鍵成功因素。
而“聯盟”下的標準互認,則是“生產數據一體化和生產服務的聯系”的基礎設施,隨著標準互認范圍的擴容以及數字化工業的發展,這樣的互認將開工業互聯深入落地的下一屆階段:數據生產資料的整合與聯通。
打破“數字鴻溝”,標準互認推動工業互聯深入落地
數據生產資料的整合與聯通,說白了就是打破工業互聯的數據壁壘,在數字化的生產體系下,把數據作為生產資料的價值真正發掘出來,推動整個工業流程從前端原料采購,到工業設計生產,再到銷售服務反饋一個完整鏈條的效率提升。
在生產全球化的今天,跨地區、跨國際的標準互認,則成為打通整個工業產業鏈條數字化的關鍵節點。而在推動全球標準互認這件事上,重慶工業互聯的基礎與重慶新加坡友好城市,為推動中新標準互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對于促進兩國工業互聯體網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結合重慶-新加坡友好城市的政策優勢,我們發起成立工業互聯網QID標準(重慶)聯盟未來將緊密圍繞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標準互認研究開展相關工作。”“聯盟”成立儀式上,肖雪表示。
標準互認的本質,其實就是打通數據壁壘,“聯盟”本質是在打破行業壁壘,而中新標準互認,則是在打破工業互聯的“國際壁壘”,從而加速推動重慶、新加坡兩個地區之間工業互聯網的深入落地。
浪潮推動成立標準聯盟,推動標準互認,目的在于打通訂單、設計生產,供應鏈以及前端服務的數字化聯動,從而在數字化的生產體系下,提升工業生產流通的效率。
具體來講,就是一個產品在新加坡和重慶要執行兩個不同的標準,國內市場提出需求后,海外進行設計滿足新加坡標標準,QID標識下,通過中新數據互聯互通,同時滿足國家工業互聯網標準,隨后進入國內市場生產銷售。
比如說,新加坡高檔陶瓷品牌陸升陶瓷,在新加坡和國內需要同時滿足兩個不同體系的標準,在標準互認的前提下,通過QID賦碼、掃碼,加速供應鏈數據的鏈接,就可以實現了從新加坡樣式設計、福建德化生產到全球流通消費的全流程管控體系及中新數據的互聯互通。
一句話概括,標準互認最終的效果,本質上,是數據互聯互通下,生產力的高效協同。即,在產品全球化設計、生產、投放市場的整個過程中,“一個標準、一次檢驗、一張證書、全球接受”。
“(工業)數字化以后,是一個數字孿生的結構。”肖雪表示:“我們有了網絡化,我們才能去(實現)智能化的過程。”
實際上,在互認標準、數據互通的意義,就是打通數據壁壘,把物理中的產品上游設計、認證、下游生產、銷售環節數字化、網絡化,從而為智能工業互聯打下技術基礎,進而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工業互聯新發展格局。
這代表著新一代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其實也是一個數字化的全球認證體系,認證的標準,不再是條條框框,而是數據客觀反映出的產品質量,并且是可追溯至原料產地級別的數字化的產品質量。
這其實也是構建了一條“數字主線”:以數字化貫穿了產品全生命周期與全價值鏈,構建數物融合、貫通產品研發、制造、營銷、運營和服務等各環節的數字化數據,從底層打通數據壁壘,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以及工業生產數字化、互聯化深入落地。
總的來看,浪潮推動成立工業互聯網QID標準(重慶)聯盟是一個標志性節點,它標志著國內工業互聯網發展結束了“單打獨斗”的時代,同時,“聯盟成立、標準互認”又是一個起點 :自此,數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即將迎來新格局。而未來,工業互聯的時代浪潮如何澎湃洶涌,依然值得人們期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