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億元的品質“投名狀”,折射葉國富怎樣的企業家情懷?觀點

論發展,質量才是硬道理。
論發展,質量才是硬道理。
不管哪個時代,不管哪個行業,產品質量都是消費者最為重視的一項指標,質量可以說是產品的靈魂。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企業對于產品的質量管理也變得越來越精準嚴苛,然而制造業沒有百分百的良品率,再怎么努力似乎總會碰上“漏網之魚”。在產品品質就是企業生命的今天,這也成為眾多企業心頭的“一根刺”。
10月27日,名創優品在廣州舉辦了“美好生活,平價質造--名創優品2020品質戰略發布會”。從產品質量純靠工人經驗的質量1.0階段到如今以價值鏈為產品質量紐帶的4.0階段,此次發布會上,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提出的億元品質保障基金以及三重質量管控機制讓質量管理行業再次實現提升。
從三重質檢到億元品質保障基金:貫穿產業鏈始終的品質保障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主體地位上升至了空前的高度,用戶體驗成了所有企業都在喊的口號。
然而與此同時,如何去避免產品品質問題對消費者帶來傷害?如何給消費者保障?這兩個問題一直以來似乎都是困擾企業的老大難問題。在剛剛舉辦的發布會上,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給出自己的答案。
熟悉葉國富的人都知道,他對于自己的穿著并沒有什么講究,即便在不久前公司上市時,都沒有穿過一雙新鞋。而在這次的發布會,卻罕見的換了一雙新鞋,透過這種鄭重的儀式感可以看出,這場品質戰略發布會在葉國富眼中似乎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提升產品品質已經成為了企業的頭等大事,但是提升的同時如何讓消費者真正的信任仍然是一個問題。畢竟很多時候,在B端與C端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判斷購買的產品是否符合要求,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具備權威性的信任背書來引導用戶。而如何借助這種權威性的信任背書,進而提升C端消費群體的信任感,成為企業關注的話題。
此次發布會上,葉國富把“品質戰略”定為名創優品的“第一戰略”,啟動的第一個品質戰略措施就是“1+1+1質量管控機制”,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自檢:自我檢查是基礎,嚴格和可控制的自檢體系是任何一家企業都應具備的能力。而名創優品方面,將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市場中設立高標準嚴要求的“質檢實驗室”,親自把關,做好自省工作。
*他檢:在自檢的同時,名創優品同時會和全球頂級的第三方產品檢測機構進行合作,尋求社會監督。通常情況下,第三方檢測機構往往具備中立性特征,這種特性能夠有效緩解消費者購物時的“不安全感”。
*國檢:及時主動的邀請國家質檢部門的介入和檢驗,國家質檢部門往往自帶權威性,能夠成為用戶心理的信任基石。
從自我檢查到社會檢查再到有關機構檢查,這種多層級的監測體系勢必將大大緩解用戶的消費“不安全感”。當然了,建立這樣一個檢測體系勢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付出大量的心血。但很顯然,保障用戶的利益,在葉國富眼里這件事是值得做的。
當然了,盡管已經設立了如此嚴格的質檢機制,但是從出廠再到消費者手中,在中間各個環節流通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低品質的“漏網之魚”。由于B端與C端信息不對稱存在已久,很多時候,當產品出現問題時,都需要消費者自身承擔后果,或者需要與商家平臺長時間溝通。
意識到了這一點,葉國富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在剛剛召開的發布會上,葉國富宣布將以個人名義拿出一個億,設立“名創優品億元品質保障基金”。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億元品質保障基金是葉國富個人出資,這也是第一個自己出資做去做消費者權益事情的企業家。
把消費“漏網之魚”的風險成本從用戶身上轉移到企業身上,從這個維度來看,從前端的三級質量監測體系到終端消費的基金保障,實現針對全產業鏈質量管控的飽和覆蓋,從而最大化的保障用戶的權宜,進而給予用戶足夠的消費安全感。
某種程度上講,一位優秀的企業家應該是消費者權益的守護大使,但是自掏腰包去做用戶這件事我們在此之前卻沒有見到。事實上,從很多細節層面來看,我們亦可感受到葉國富對品質對服務的苛求。
此次發生指甲油事件,名創優品迅速反應,召回并下架31572支。不過在發布會上可以感覺出,葉國富最為擔心的仍然是在逃的2409支產品,那種內疚感和擔憂感讓與會人員切實感受到葉國富真的在為消費者考慮。
從三重質檢到億元保障基金,這是名創優品的品質“投名狀”,是葉國富對用戶的品質保證書,更是對用戶消費安全感的一種守護。
追溯質量管控簡史:解鎖品質“潔癖”背后的企業家情懷
從生產和勞動出現開始,人們似乎就面臨著各種質量問題,因而對于商品品質的管控也早已存在,而現代質量管理的出現則要從近現代的工業革命說起。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每一次變革都極大地沖擊著全球工業體系,質量管理體系也隨著工業的發展,逐步進階到質量4.0階段。
*質量1.0階段為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工業以手工作坊為主體,此時的產品質量取決于工人的技能及經驗。
*質量2.0階段,以管理科學之父泰勒CF. w. Taylor)的科學管理方法以及智能化理論為基礎,質量檢驗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方式從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
*質量3.0階段,由事后檢驗的觀點轉變為防止質量事故的發生并事先加以預防的概念,在方式上由專職檢驗人員轉到由專業質量控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承擔。。
*質量4.0階段,從單純的質量統計進入到運用人性化和科學化相結合的各種質量管理技術與方法,以改進價值鏈職能為核心,致力于追求追求總成本最優,組織效益最大化。
回顧人類制造業的發展史,始終伴隨的其實也是對質量的把控。制造業水平在不斷升級,與之相伴的質量把控體系也在不斷提升。
質量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造就一個對客戶和社會負責、不僥幸、有擔當、有吸引力、可持續的產品/服務體系以及誠信企業,實現企業的良性經營,基業長青。此次的名創優品品質戰略發布會,打造了嚴格全面的品質全控體系,“示范效應”下,這實際上也有助于對整個行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從商業價值的角度來看,企業商業活動的本質其實是創造消費者價值,而消費者價值實際上就是消費者感知價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而名創優品首創的“1+1+1質量管控機制”以及葉國富私人設立的“億元消費保障基金”,“實際上打破了消費者過去對于消費這件事的“錨定認知”,以消費者為中心,讓消費者真正擁有安全感與信任感。
企業為消費者設計、創造、提供價值時從消費者導向出發,把消費者對價值的感知作為決定因素,讓質量管理從以“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規定要求的程度”轉變為“消費者感知質量”,讓消費者所能感知到的利得與其所付出的成本進行權衡并整體評價。通過超出用戶錨定認知的體驗,進而拉近品牌與用戶之間的關系。
企業長青背后:真正“企業家”的長期主義
在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中,離不開技術的推動,更離不開用實際行動推動質量管理落地的企業家以及質量管理專家。
世界著名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的人。他不但革命了工業生產方式,而且對現代社會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響。 現在,福特汽車公司依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車企業和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之一。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第一個提出“管理學”概念的人,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并且奠定了組織學的基礎,當今世界,很難找到一個比德魯克更能引領時代的思考者。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率先提出了科學化管理的理念,一生致力于科學管理,一個在死后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人。
中國企業質量管理的先鋒人物張瑞敏,在海爾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戰略,通過強化質量檢測、時刻與全球用戶和市場保持零距離,追求零缺陷的符合性和零抱怨的適用性,用品牌和模式兩大制勝法寶,實現高增值前提下的高增長,以卓越的全球經營質量打造享譽世界的產品品牌,創造了海爾神話。
成功不能模仿,成功的經驗卻值得我們去借鑒,真正的企業家追求的是長期主義,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品質。
名創優品就是如此,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有品牌綜合零售商,致力于為全球消費者提供高品質、低價格的優質產品。眾所周知,一家企業的價值觀往往會受到創始人的影響,透過名創優品的行動表現也讓我們感受到創始人葉國富的企業家性格。
在發布會上,葉國富這樣說道:我為了做好這件事,可以搭上我自己的全部身家!不要說一個億,一個億不夠,可能十個億,需要多少,我拿多少,就是要保證所有的產品品質沒問題。
堅持長期主義,不在乎暫時投入這種一城一池的得失,這顯示出葉國富和名創優品對品質的執拗。把質量管理作為企業長期利益驅動的一項戰略性工程落地,這是一位真正企業家應該該做的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