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40來了,我們卻高興不起來!觀點
不出乎意料,產品上線僅28秒時間就幾乎銷售告罄,一切就如華為余總預估的那么美好。
10月30日,華為正式發布了堪稱安卓陣營最強旗艦之一的Mate40系列:包含Mate40、Mate40 Pro、Mate40 Pro+以及Mate40 RS保時捷等多款機型,隨著雙11的到來,最先預售的兩款機型華為Mate40 Pro和華為Mate40 Pro+已經開啟線上預購。
不出乎意料,產品上線僅28秒時間就幾乎銷售告罄,一切就如華為余總預估的那么美好。
華為Mate40系列真的有看上去那么好嗎?我們和幾位搞機人士聊了聊,請他們簡單講了講華為Mate 40系列的一些看法。
先來聊聊新機的外觀和屏幕
官方數據顯示,華為Mate40系列外觀采用雙曲面全面屏的中軸對稱式設計,改用左置打孔屏。全系采用上下立體聲雙揚聲器。實體電源鍵+音量大小調節鍵設計,同時保留音量虛擬鍵,屏幕方面,Mate40是6.5英寸,Mate40 Pro/Mate40 Pro+采用6.76英寸,都是采用的1080P+級OLED屏,Mate40 Pro的分辨率為2772*1344像素,88°的屏幕曲率更大,視覺效果更好。所有機型都支持P3廣色域顯示,90Hz屏幕刷新率以及240Hz觸控采樣率……
從官方數據就有了第一個遺憾,屏幕沒有采用120Hz高刷,就在價位低于Mate系列很多的別家國產旗艦上,120Hz幾乎已經成為標配的情況下,華為Mate沒有采用?
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高刷影響功耗和續航表現,只有在90Hz屏幕下,與麒麟9000、EMUI 11系統等軟硬件協同才能達到更好的流暢度”,這個解釋顯然不讓人信服,讓購機者缺少了幸福,這和蘋果以環保名義取消贈送充電器和耳機的操作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呢。
其實屏幕這里還有一個更糟心的問題,也就是他們覺得第二個比較遺憾的地方——并不是所有華為Mate系列機型都采用了業界比較認可的三星OLED屏,其中有部分產品采用了會讓屏幕顯得發黃發綠的LG OLED屏,更有一部分機型采用了更為廉價(無貶義)京東方屏,也就是說屏幕是三家混用!
所以消費者在購買華為Mate40機型時,沒有一點好眼神觀測屏幕,就只能靠抽獎形式進行購機了,也許你運氣不錯中了三星屏的簽也未可知呢?
有小道消息表示,此次華為Mate40上線的所有機型中,只有Mate40 RS保時捷系列全部采用的是較為頂級的三星屏,另外白色版和秋日胡楊配色版的Mate40 Pro采用的都是LG屏幕,所以如果你非買這個系列不可又特別在意屏幕這塊的話,你就需要破費下了。
再來聊聊處理器
對一個快消失的處理器本來不想說的,說多了都是淚。
先來看看官方數據,本次華為Mate 40系列搭載的是麒麟9000 SOC,5nm制程芯片,153億個晶體管,發布會上余總說,麒麟9000相比A14芯片在晶體管上多了30%,八核CPU,最高3.13GHz主頻,24核GPU,比起驍龍865+的CPU性能提升25%,NPU性能提升150%,GPU性能提升50%,配合自研3代巴龍5G基帶芯片,5G速率表現相比驍龍865+外掛的X55基帶芯片表現更優秀。
Mate 40系列通過芯片達成對通訊,尤其5G通訊的優化我們相信華為是有這個實力的,畢竟搞這塊搞了幾十年了,不過眾所周知,余總愛在發布會上吹牛的老毛病又犯了,首先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麒麟9000相比A14芯片在晶體管上多了30%,為什么性能還差一些?
上圖是兩款芯片在Geekbench5.2.3下的跑分,A14單雙核跑分分別是1583、4198。而麒麟9000跑分分別是1016、3688分。相當于麒麟9000在單核上較A14差50%,而多核差14%左右。
晶體管多跑分卻落敗的原因很簡單,華為這個多了的晶體管其實是新增集成的5G基帶的晶體管,蘋果A14沒有這一塊,晶體管自然就會少一些,性能差異也是有原因的,華為麒麟9000采用的還是ARM去年發布的A77內核架構,而不是今年發布的A78,而蘋果自研的CPU,都超越了今年的A78內核架構,所以比麒麟9000強怎么看都是理所當然。
再來看看被麒麟9000超越的驍龍865,由于比驍龍865晚了快一年發布,所以在性能上確實是得以領先的,問題是,高通馬上就要發布全新的驍龍875了,而且默認會供應給國內的一大堆其他品牌國產旗艦手機,屆時估計麒麟9000在旗艦機芯片性能比較圖里會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上,更讓人唏噓的是,恐怕麒麟芯片以后也沒有翻盤反超蘋果和驍龍芯片的機會了。
接著是華為最引以為傲的攝影
本次華為Mate40系列前置采用的是1300萬像素超感知攝像頭,不過Pro系列增加了3D深感攝像頭。后置采用超感知徠卡3攝,5000萬超感知廣角主攝+2000萬超廣角+1200萬長焦鏡頭,支持OIS光學防抖,以及激光對焦傳感器。Pro+更是徠卡5攝,增加3D深感鏡頭,最高支持10倍光學變焦、20倍混合變焦以及100倍數字變焦。
如果說要給一個購買華為Mate系列的理由,攝影這塊就是最好的理由,但一切顯得很完美了嗎?
其實并沒有,華為Mate40 Pro的前置鏡頭由一個1300萬像素1/2.8英寸傳感器(f/2.4光圈,等效焦距18毫米)加上一個能在散景模式下測量景深的飛行時間傳感器(ToF)組成,由于舍棄了Mate系列祖傳的前置3200萬祖傳攝像頭配置,讓很多Mate的老用戶一時難以接受,在攝影上雖然表現優異,但因為配置問題也會導致Mate40 Pro在室內和低光視頻中會產生亮度噪點,有時會出現移動的紋理偽像。
當然這是細心的評測機構在技術層面發現的問題,一般用戶的攝影體驗就和這款手機的混用屏幕體驗一樣,“不和這款手機大幾千元的價位較真其實還是無所謂的”。
再加一句,作為全面屏完美主義者,專家們表示對這次Mate40系列的挖孔屏還有iPhone12系列的小劉海其實都感覺非常的膈應,那句話怎么說來著?“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最后聊聊大家最關心的電池和續航問題
華為Mate40系列內置4200mAh電池,支持40W超級快充,不支持無線充電以及無線反向充電,華為Mate40 Pro系列內置的4400mAh電池,支持66W超級快充,50W無線超級快充,無線反向充電。
這個配置是個什么概念?這個配置應了之前某總的一句話:“是時候科普100W快充的好處了”,值得肯定的是這次華為舍棄之前用了四年的40W快充,采用了66W快充還是有進步的,余總也說了,華為已經掌握了120W甚至200W的快充技術,但考慮到電池容量會被逼縮小以及機身厚度問題最后做了取舍,和沒有采用高刷新率一樣。
余總的理由是“目前 66W 的快充是最適合的華為Mate 40系列的快充技術,50W無線快充是最佳的平衡點。”問題是華為的競品們可能并不這么想,繼小米公布80W無線充電新記錄后,其他競品的雙電芯方案也足以超越華為Mate 40系列,就目前各家媒體給出的測試結果來看,華為Mate40 Pro的快充效率、續航時間基本上排在第二梯隊,被小米10Ultra、IQOO 5 Pro以及realme 三款最新機型、一加8T等機型超越。
可以說在續航方面,旗艦機Mate 40Pro沒有重現Mate 30 Pro的輝煌,而且差得比較多,在高刷機型中排在中間位置。顯然沒有和“更高分辨率的屏幕,更平衡的刷新率以及性能強勁的麒麟9000SOC”做好平衡。
所以如果你是要買華為Mate 40系列玩《王者榮耀》的話,我們勸你再三思一下,準沒錯。
被專家們說了這么多問題,被打擊到的我們紛紛表示打算再觀望一下,看看明年華為Mate 50系列的配置再說了。
什么?
未必會有了?
那我們可就要不高興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