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年報,看菜鳥如何高飛快訊
成本重構讓物流末端的單公里運輸成本壓至0.13元,技術- 成本 - 生態,技術- 成本。
6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5財年年報,數據顯示,2025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9963.47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77%至1259.76億元。阿里云財年收入突破雙位數增長,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七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淘天集團88VIP會員規模超5000萬??缇硺I務層面,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財年收入同比增長29%。
財年內,阿里退出了高鑫零售、銀泰百貨等資產,高德、虎鯨文娛等業務陸續實現單季度盈利。

▲圖:阿里年報截圖
年報中,有兩個非常有意思的點,一個是77%的凈利潤,這可以說是增長奇跡,誰在支撐這個數字,恐怕可以從三個層面尋找答案:盒馬首次實現全年盈利;菜鳥國際物流虧損收窄;高德地圖日活峰值突破3億。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點,引發市場熱議,即阿里合伙人團隊由去年的26人縮減為17人,這可以說是近年來合伙人結構調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從最新名單來看,17位合伙人幾乎全部來自一線業務核心崗位,包括:
樊路遠(優酷/文娛)、蔣凡(電商)、蔣芳(文化與組織)、蔣江偉(云智能)、劉振飛(技術)、馬云(創始人)、邵曉鋒(戰略與治理)、童文紅(物流)、蔡崇信(集團主席)、萬霖(菜鳥)、王磊(本地生活)、聞佳(集團組織發展)、吳泳銘(CEO)、吳澤明、俞思瑛(資本)、張建鋒(技術戰略)、鄭俊芳(ESG)。
與此同時,9位合伙人退出了這一核心權力結構,分別是戴珊、方永新、彭蕾、宋潔、孫利軍、武衛、俞永福、張勇、朱順炎。
不難發現,合伙人團隊更迭,呈現出業務化、年輕化特質,也能清晰感知到阿里接下來的重心。
正如蔡崇信在財報開篇時所言,“阿里的基因里沒有守成,只有創造?!卑⒗顲EO吳泳銘在致股東信中所說:“必須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態,像創業公司一樣思考?!?/p>
而在年報所涵蓋的業務中,我們重點來講下菜鳥這條業務線,以及虧損收窄背后,菜鳥做了哪些事情。
菜鳥無人車“輕地圖”出擊
當全球物流行業還在為“最后一公里”的人力成本攀升愁眉不展時,菜鳥無人車卻以一組令人瞠目結舌的數據,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成本暴降75%,單公里運輸成本壓至0.13元,甚至低于傳統燃油車司機的人工成本。
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無人化=高成本”的固有認知,一場由菜鳥無人車引領的物流革命正悄然拉開帷幕。
菜鳥無人車之所以能實現如此驚人的突破,關鍵在于其“技術- 成本 - 生態”的三維革命。
首先,在技術層面,它實現了從“高精地圖依賴癥”到“輕地圖+云端智能”的范式突破。
以往,無人車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程度極高,這不僅增加了測繪成本,還限制了無人車的應用場景。
而菜鳥無人車另辟蹊徑,采用了“輕地圖”策略,通過1顆激光雷達+11顆高清攝像頭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結合阿里巴巴達摩院的AI算法,將高精地圖依賴度降低30%,測繪成本大幅削減。
這一技術突破并非紙上談兵,在陜西山區、安徽暴雨區、江蘇跨江大橋等極端場景中得到了充分驗證。
在暴雨環境下,菜鳥無人車的感知精度從87%提升至95%,夜間行駛速度上限提高15km/h。
這意味著,無人車不再局限于理想場景運行,而是能夠在各種復雜環境中穩定作業,大大拓展了其應用范圍。
除了“輕地圖”策略,菜鳥無人車的云端智能調度系統同樣功不可沒。
天眼查媒體綜合信息顯示,在杭州余杭配送中心,30臺無人車集群通過云端實現了“1名工程師管理50臺車”的高效運維。夜間谷電自動充電策略更是將能耗成本降低42%。這種“車端輕量化+云端重計算”的架構,不僅降低了單車硬件成本,還通過規?;獢偙×搜邪l與運維費用。
天眼查及媒體綜合數據顯示,菜鳥GT Pro車型的五年綜合成本已降至14.98萬元,較早期車型降幅超30%,單公里運輸成本僅0.13元,較傳統模式降低50%。
企業應建立“技術- 成本”的動態優化模型,通過傳感器冗余設計+算法迭代替代高精地圖,以云端智能調度實現運維效率指數級提升。這并非簡單的硬件堆砌,而是通過系統架構創新實現成本結構的顛覆性重構。
“雙輪驅動”倒逼成本重構
當大家還在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發愁時,菜鳥無人車卻以成本暴降的驚人表現,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這背后,本質上是“技術規?;? 生態協同”雙輪驅動產生的“飛輪效應”。
先來看看生產端的情況。在全國超過30 個縣市,菜鳥無人車集群形成了一張強大的網絡。
以杭州余杭為例,這里的30 臺無人車如同物流戰場上的精銳部隊,覆蓋了 80%的運輸線路。每臺車日均運送 2000 件包裹,效率提升 2~3 倍。
這種規模化效應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僅攤薄了單車成本,還通過“物流即服務”(LaaS)模式,讓快遞公司也能共享無人車網絡。
末端網點原本高昂的投資成本一下子降低了60%,訂單處理能力卻提升了 150%。這意味著快遞公司可以用更少的投入,處理更多的訂單,效率大幅提升。
生產端的規?;獮槌杀局貥嫶蛳铝藞詫嵉幕A,而運營端的精細化管理則讓成本進一步降低。
菜鳥的預防性維護系統就像一位貼心的“健康管家”,將無人車的故障停機時間壓縮至每月不足2 小時。同時,夜間谷電充電策略巧妙地利用了電價低谷時段,進一步降低了能耗成本。
這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思維,在雙11 這個物流高峰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網點臨時工需求減少了 80%,單票成本降低了1 毛。別小看這 1 毛錢,在龐大的物流訂單量面前,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從長期來看,車隊級智能調度更是厲害,能提升綜合效率3 倍以上。這不僅讓物流運輸更加高效,還釋放了快遞員,讓他們可以轉向高價值服務,比如送貨上門,提升了客戶體驗。
企業可以構建“技術- 生產 - 運營”的成本協同模型。
在生產端,通過規?;a降低硬件成本,就像工廠大規模生產產品一樣,量越大,成本越低。在運營端,利用云端智能優化運維成本,讓無人車的運行更加高效、穩定。同時,通過生態協同釋放隱性成本,讓各個環節都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菜鳥無人車清晰地映照出無人化不是簡單的機器替代人力。而是通過成本重構,實現整個價值鏈的效率躍遷。它讓我們看到了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那就是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協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步走戰略
實現高飛
你以為菜鳥無人車只是快遞末端的小角色?大錯特錯!它的野心,早已沖破末端配送的局限,向著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大步邁進,完成了一場令人驚嘆的戰略躍遷。
先瞧瞧它在場景驗證上的“神操作”。菜鳥無人車采用“梯度化場景驗證”策略,那覆蓋范圍,從繁華的一線城市,到偏遠的山區,再到熱鬧的工業園區,各種多樣化場景都不放過。
在陜西、安徽、江蘇等地,它更是攻克了坡道、暴雨、強電磁干擾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這就像一場場實戰演練,把各種極端情況都摸了個透。這種“場景實驗室”模式,不僅為大規模復制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更為未來三年部署20萬臺無人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想象一下,20萬臺無人車同時上路,那將是怎樣一幅震撼的物流畫卷!
再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菜鳥的“本地化定制”策略就像一把萬能鑰匙,成功打開了28個國家的大門,涉及600多個數字化項目。
在荷蘭埃因霍溫,它定制了“無人車+機械臂”的工廠運輸方案,讓工廠物流更加高效;在巴西圣保羅,開發了葡語交互系統,完美適配高溫、暴雨等極端環境。
這種“技術標準化+場景定制化”的平衡術,玩得那叫一個溜。
也正因如此,菜鳥無人車方案獲得了28國L4級國際安全標準認證,政策紅利就像一陣春風,加速了它的商業化進程。
而“無人車+”生態的延伸,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菜鳥可沒滿足于現有的無人車類型,它不斷推陳出新,推出了快遞柜車、冷鏈車等功能性改款車型。不僅如此,還計劃拓展城際干線無人卡車、商超冷鏈車型等新場景。
這就像一場“場景裂變”的魔法,讓無人車從單一的配送工具,搖身一變,成為智慧物流網絡的核心節點。它就像物流網絡中的超級樞紐,連接著各個角落,讓物流變得更加智能、高效。
菜鳥無人車的成功,可不是偶然。它本質上是“技術降維- 成本重構 - 生態擴張”三位一體的戰略勝利。技術降維讓它突破了傳統技術的限制,成本重構讓物流末端的單公里運輸成本壓至0.13元,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生態擴張,則通過云端智能、生態協同、場景裂變,重塑了整個物流行業的成本結構與價值鏈條。
天眼查媒體綜合信息顯示,未來三年,隨著20萬臺無人車的落地,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或將徹底告別人力依賴。
想象一下,以后快遞都是由無人車送到家門口,那將是多么便捷的場景。而菜鳥無人車也將從“成本殺手”進化為“價值創造者”,成為智慧城市與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基礎設施。
在無人化浪潮中,真正的競爭力不在于技術參數的堆砌。那些只追求技術參數的企業,就像在沙灘上建城堡,看似華麗,卻經不起風浪的考驗。而菜鳥無人車通過系統架構創新實現成本結構的顛覆,通過生態協同釋放隱性價值,通過場景裂變創造新的增長極。而這也是菜鳥能夠繼續高飛的底層邏輯。(張琪)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