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解讀疫情影響:逆全球化觀點不可取,世界離不開中國觀點

他從商業和供應鏈的角度,總結了本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長期影響。
“疫情之下,全球供應鏈會遭遇挑戰,但世界依舊離不開中國。有的西方媒體在談論企業撤離中國,這不可能。外國企業現在留在中國,不是因為勞動力成本,而是因為供應商的成熟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存在。”10月22日,由JDL京東物流主辦的2020全球智能物流峰會(GSSC)線上開幕,麻省理工學院運輸與物流中心主任、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榮譽院長尤西·謝菲應邀作主題演講,他從商業和供應鏈的角度,總結了本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長期影響。
疫情雙刃劍下,什么樣的公司可以“持危扶顛”?
疫情之下,任何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判斷都必須基于全球疫情擴散與防控的情況來進行,疫情防控拖延得越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危害就越嚴重。尤西·謝費認為,受此次疫情影響,過度擴張和商業模式受到質疑并表現疲軟的公司將會倒閉。
例如美國兩大零售商J.Crew、尼曼·馬庫斯先后宣布申請破產,尤其J.Crew成為疫情爆發以來美國首家申請破產保護的全國性服裝品牌。而另外一家尼曼·馬庫斯已有100多年歷史,業務遍及美國。像其他實體百貨商店運營商一樣,尼曼近年來在與折扣零售連鎖店的競爭和消費者轉向在線購物的趨勢中苦苦掙扎。從某種意義上說,疫情是壓死尼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與之相反的是,有一些公司卻在疫情的沖擊下“準備好了”,因為他們的供應鏈。尤西曾經表示:“制造產品容易,但供應鏈很難把控,公司有效管理其供應鏈的能力已成為關鍵的全球競爭優勢。”峰會上,尤西再次展示了擁有優秀供應鏈管理的公司的能力。這些公司了解產品將在哪里生產,產品和零部件將進入哪里,最終產品將進入哪個客戶。在供應鏈發生中斷的情況下,供應商可以快速計算出“價值樹”,從而設定優先級。與此同時,大多數公司減少了庫存單位的數量,把重點放在了快速大賣家身上,這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危機是一件次好機會,是時候去看看你所有的客戶、產品和員工誰是高效合格的而誰不是。”尤西說。
疫情將加速企業實現供應鏈自動化,以應對消費者習慣改變
尤西表示,美國零售企業紛紛宣布破產還有一個原因是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現在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一種必需品,這不是你想不想做的問題,而是你必須這樣做才能繼續生存。”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建設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管理體系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需要。“世界各地的電子商務公司都越來越多地投資離客戶較近的服務中心和配送中心,這是趨勢。”尤西判斷說。
物流和供應鏈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化,在疫情到來時,傳統供應鏈受到挑戰,數字化供應鏈脫穎而出,在產業集群升級的道路上,供應鏈更是被寄予厚望。因此,疫情將加速企業實現供應鏈自動化,以應對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改變。
尤西認為,這場悄無聲息的革命得益于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在物流、運輸等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在物流行業,機器人將是全球倉庫自動化運動的核心。數據顯示,2018年專業服務機器人的銷售額增長了32%,達到92億美元,其中物流系統占了總銷售額的41%,而到2022年,全球倉儲和物流機器人市場將翻兩番。“隨著當日甚至兩小時的服務變得越來越普遍,次日達的送貨承諾都在變成‘慢車道’。”
疫情影響下國際企業離開中國?恰恰相反
在疫情的影響下,有些媒體唱衰全球化,認為全球化結束了,供應鏈在離開中國,但是尤西通過觀察,認為結論恰恰相反。很多公司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在中國進行布局,不僅是總裝,還有供應鏈,這意味著整個商業生態系統都在中國,這些不能在一分鐘內改變。“現在企業留在中國,并不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低,是因為成熟的供應商成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存在。當然,中國市場很大,而且還在增長。”
尤西舉例說,有人認為服裝制造業正在離開中國,去孟加拉國或者斯里蘭卡,因為這些國家的成本是中國的七分之一,盡管在這些地方投資只需要很少的資本和大量的廉價女工縫制服裝,但精密制造業仍停留在中國。“因為服裝業是勞動密集型的,資本投入少,而紡織業恰恰相反,它是自動化的和機器驅動的,所以這個行業還留在中國。”
尤西表達了疫情長期持續下的一些擔憂,“對于國家而言,疫情導致了國家間的不平等越來越大,有些地區正在倒退。對于企業而言,大企業只是規模在變大,但通常沒有小型初創企業那么富有創新性。當大型企業只是簡單地收購小企業,世界各地的創新是否會在同一個地方繼續進行,是一個未知數。”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