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旅游是機遇還是坑?互聯網+

在旅游+的態勢發酵下, 一個分支開始嶄露頭角,這就是醫療旅游產業,它正在成為投資界的一個全新風口
海南作為偏居一隅的生態旅游城,其近年來旅游產業一直在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如今,在旅游+的態勢發酵下, 一個分支開始嶄露頭角,這就是醫療旅游產業,它正在成為投資界的一個全新風口。
首先從整個投資的大背景來看,成長型投資的機會無疑是在減退的,以旅游行業為例,一般要搜尋到成長型企業,就必須在6%-8%的GDP增長率宏觀大背景中,發現10%-15%的行業,在相應的行業中,尋找到增長超過20%的企業。然而數據顯示旅游景區的行業年增長速度為13%,但是證券化率非常低,只有3%,集中率只有1%,因此這方面可投資的空間已經不大了。
不過現在并購型的投資價值已經顯現出來,以產業整合的方式推動產業升級一定有巨大的投資機會,于是我們看到了如今的醫療旅游行業大火的趨勢。
巨頭加碼,看中的不只是機遇
只要有風浪的地方,從來都不缺少無畏的航行者,巨頭們是其中之一。早在2014年6月份,紅杉資本就已在美國聯盟醫療體系(PHS)來訪暨中美醫療文化年舉行之際,投資了國內最大的海外醫療服務機構——盛諾一家,搶占跨國醫療旅游行業的高端市場。而攜程在11月19日宣布戰略投資智特醫療,重點布局試管嬰兒入口,以此進軍醫療旅游市場;2017年4月,萬達集團也與成都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協議雙方將耗資700億元,打造一座世界級的醫療產業中心,如此巨大的投入,萬達此舉背后怎會沒有抓住醫療旅游的意圖,更何況其亟待新興的產業模式去豐富自己的生態鏈。當然可能許多人還不知道,同樣作為房地產領軍企業的恒大,也已將計劃悄悄落地。
據悉恒大健康旗下博鰲恒大國際醫院建設運營的博鰲恒大國際質子中心項目計劃將于2019年投入使用,建成后或將成為中國首批、海南省首個質子中心。那么這意味著什么?先放眼到世界醫療旅游的背景去看,之所以海外醫療相比中國有壓倒性的優勢,一是因為國外醫療確實相對于國內資源要寬松得多,而相對寬松的醫療資源往往就意味著更加好的醫療服務。二則是在消費群體中,有七成以上出境消費者是癌癥患者,在癌癥的治愈率上,目前發達國家已達65%,質子治療系統被稱為“殺癌利器”,目前只有美國、日本等少數發達國家才能夠制造,此時來看,恒大項目一旦建成,將取得這個市場的絕對優勢。
從目前這些已經發生的投資中可以看到,投資者的角色一是旅游巨頭,二是投資機構巨頭,三是房地產巨鱷。投資界要尋找具有前景的商業模式無可厚非,那么其它二者又看重了什么?換而言之,醫療旅游領域到底有哪些值得投資的機會呢?
首先,在2017年,對中國經濟模式影響巨大的一個點是中產階級的崛起,它用品質消費的形式倒推國內的各行各業去思考如何打造品質,這是醫療旅游顯示價值的一個前提,它的本質便是高度專業化的旅游項目和高度專業的醫療水平,這種專業性給了那些專門為醫療旅游而設立的旅行社項目創業者一個契機,即那些擁有專業化技術的旅游社將是一個好的投資對象;
其次,在世界經濟貿易緊密相連的今天,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呈現出相互交叉的發展態勢,每個醫療旅游目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開展適合自己旅游資源的醫療旅游產品,但有發展前景的,一定是具有好的旅游資源及高端醫療機構的地區,具有這種基因的土壤將是誕生創新商業模式的最佳場所,不過新的商業模式還應是能夠解決社會問題的有可投資性,例如中醫藥的養生旅游模式,除了診療和慢病管理之外,包括“治未病”和“藥膳”等一連串都能做起來,因此從模式上能結合地產發展、解決養老問題、或養生旅游模式都值得投資一試。
三是以大數據和AI為代表的智能醫療,將是醫療旅游的一大前瞻性的方向。不可否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已經在顛覆各行各業,以創新技術手段發力醫療旅游中的旅游體驗部分,也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畢竟旅游能對接的也可以是體檢、美容、抗衰老之類的“輕醫療”,有一部分人群去海外醫療的目的只是常見的海水浴、溫泉浴、醫療美容、醫療按摩等,因此創新技術驅動輕體驗的平臺也大有發展空間,醫療相關的周邊服務也有可看性。
政府也不缺席,海南成為醫療旅游最具投資前景的地域
巨頭加碼似乎很風風火火,但從整體上,其實健康和旅游兩大產業一直是處在風頭浪尖的,二者相結合,反而不似共享經濟或知識付費等風口來的那么猛烈,這樣一個大潛力的行業資本傾注本應萬丈高目前卻只有百里深,緣何?
一方面從當下的醫療旅游市場價格來看,其本質當是屬于高端醫療系列的。像去日本、德國這些國家做精密體檢和抗衰老等治療,再加上一星期的旅游,一般價格在5萬到十萬區間內,若需要更高級的體驗,則花費幾十萬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此它的市場導向,僅是面向了中產及高凈值人群。
另一方面,從當下的市場格局現狀來看,目前美國、德國、瑞士、日韓、東南亞、俄羅斯、印度等都是世界聞名的醫療旅游目的地,中國的醫療旅游卻沒有核心的競爭企業,早期僅在臺灣地區及港澳地區有這方面的發展。一般來說,通過提供高質量的藥物來促進醫療旅游,似乎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來吸引外國患者,因為他們可以在其他國家找到同樣的質量。
數據顯示2017年參加醫療旅游者將達到1100萬人次,占世界總旅游人數的3%—4%,市場份額1000億美元,并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更多的調查數據顯示,海外就醫的群體越來越多,中國患者正在成為世界頂級醫療機構中出國就醫的常客。中國有如此龐大的資源卻白白流失,這顯然成為市場的一個缺失,因此政府的進場對行業格局調控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畢竟頂尖的醫療技術仍舊需要國家的力量支撐。
不過為什么是海南?自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政策下達之后,房地產成為了海南的支柱性產業,從海南的招聘需求上就足以看出這個城市的經濟結構已經轉向以房產經濟為主導,正因如此,強大的旅游資源加上按需經濟的前提,與政府的力量剛好契合,同時大背景下海南的入境游旅游整體向好,因此在海南發展醫療旅游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
2013年起,政府便在海南海濱的博鰲至瓊海一帶開始建設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在萬泉河南岸以“保健養生”為核心,規劃布局傳統醫療中心、亞洲健康療養中心、整形美容中心、老年健康養護中心和慢性病康復中心等五大功能中心。而現在海南博鰲目前正在建設3000畝的國際醫療產業園區,已經有幾十個項目入駐,大體有整容醫療,腫瘤研究,干細胞研究,中山大學第六附屬醫院等等,投資可能達到幾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
據悉海南還成立了海南醫療旅游聯盟,其中有5家旅行社已經和海南省腫瘤醫院達成合作,計劃開發醫療旅游產品,而根據《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預計到2020年,來海南旅游的人數將達到7500~8000萬人次,如果有30%的游客享受養生保健、中醫旅游等醫療旅游服務產品,人均消費達到3000元,將帶來600~700億元的收入,如此一來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就成為了我國一塊獨特的醫療旅游“試驗田”,若能成功,其帶動的將是一個能與共享經濟媲美的龐大產業鏈。不過困難也是擺在眼前的,要吃下這個“螃蟹”,先行區沒有現成的模板可以借鑒,我們目前只能從國外的發展成果得到些許啟示。
痛點雖多,國外經驗可適當借鑒
自然環境、醫療資源和高性價比是國外醫療旅游的核心競爭力,也正是中國市場所缺失的地方。但一個更嚴重的事實是,就連發展多年的國外,多數大型高端醫院項目目前還處于嚴重虧損甚至三年不到就關門的狀態。況且越是高端,醫院建設的時間就越長,對資本的要求也就越高。當然發展雖難,卻并非不可行,畢竟國外的成功還是值得去借鑒的。
其一是差異化戰略,目前歐美、日韓等海外醫療產業已經漸成細分市場,比如英國有肝移植、韓國醫美整形、美國重癥治療等,而泰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也以其經濟低廉的價格和高效的治療藥物吸引到大批游客,因此中國也亟需打造出自己的差異化特征,形成核心競爭力。
其二是市場規則的標準性,以泰國為例, 數據顯示泰國目前有70多家醫療機構已經獲得了國際JCI(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認證,旅客可以在這些已經獲得認證的醫院放心就醫。而在中國醫療機構國際認證滯后,這方面是需要政策調控去不斷完善市場規則的。
其三,曼谷的康民醫院的制度模式之所以能被全球效仿,是因為其解決了看病就醫的衛生、技術和服務問題,同時其利用價格區間差形成了核心競爭力。據悉泰國民營醫院也習慣性地收取比本地人更高的價格,以吸引富裕的城市老撾人。而泰國曼谷醫院癌癥醫院在同樣的設備、同樣的藥物、同樣的治療方案,同樣的治療結果,醫療費用卻只有美國的1/4左右,如何在合理的價格差異內打造出更具有競爭力的服務是當下醫療旅游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總而言之,隨著醫療旅游市場的發展,醫療旅游的硬門檻固然還會存在,但是相信將會有不少多元產品出現,以此來適應不同層級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對于海南來說,其目前的醫療旅游企業分布還較為分散,在頂層設計方面仍待加強,今后還應在人才、機制和風險等將發展落到實處。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