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暴漲的背后,貝殼找房喜憂參半觀點

從暴漲的市值來看,貝殼找房給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但是其背后的隱憂也不容忽視。
8月13日,貝殼找房被冠上了“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的稱號,登陸紐交所,股票代碼為“BEKE”,開盤價35.06美元,較20美元的發行價上漲75%。截止收盤,貝殼找房股價上漲至37.44美元,市值達到422億美元,截止8月19日最新股價更是高達456億美元。
貝殼找房作為全國第二大交易平臺,由線下地產經紀巨頭鏈家轉型而來。從暴漲的市值來看,貝殼找房給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但是其背后的隱憂也不容忽視。
連續虧損,行業標準“隱晦”
貝殼找房急于IPO,不顧虧損集資上市。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貝殼找房三年間實現凈虧損分別為為5.38億元、4.28億元、21.8億元,合計超過31億元。2020年內,貝殼找房虧損仍未改觀。據招股書信息,貝殼找房在2020年一季度凈虧損12.31億元,虧損額度已超2019全年虧損總額的一半。
據悉,貝殼找房的營收主要由現有房屋交易服務、新房交易服務、新興及其它服務構成,其中又以現有房屋交易服務為主。貝殼找房雖然集資上市,市值暴漲但是資本狂歡的背后也是有憂患的。據了解,房產標準化已經成為房產電商領域的“心病”,買房雖是必需品,但不是消耗品,這種低頻的特性讓整個房產電商領域的成交量一直處于較低水平,但也是整個房產電商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貝殼CEO彭永東曾表示,貝殼所面對的是一個供給不確定、需求不確定、條件也不確定、意愿也不確定的市場。簡而言之,房產沒有標準化,就使得貝殼找房擁有很大的不確定,房源、客戶都易流失,沒有明確的流程,也無法更好的服務客戶。
在江湖老劉看來,連續虧損的貝殼找房毅然上市,究其背后的原因肯定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更好的瓜分房產電商這一塊大蛋糕。上市后的貝殼找房雖然市值暴漲但隱患不斷。行業沒有標準化,這是貝殼找房需面對的重大難題,未來之路也注定困難重重。
同行圍剿,成為“眼中釘”
按照互聯網同質化競爭法則,貝殼上市之后,必將成為對手58同城和安居客的“眼中釘,肉中刺”,遭到圍剿是不可避免的。貝殼與58同城及安居客最主要的不同在于二手房板塊。58同城是收會員費加競價排名的模式,貝殼收取的是交易手續費,貝殼力求真,旨在展示真實的房源信息和價格,推動買賣雙方的交易加速。
除了前有追兵,后起之秀也在追趕,互聯網巨頭阿里、京東不斷加大對房產電商的投資,正在落子布局。阿里已經投資易居,以持股85%的第二股東身份合資成立在線房產交易平臺。京東也已經上線自營房產業務,加入房產賽道,并且采用直播形式進行賣房活動。
在江湖老劉看來,房地產電商蛋糕越分越小,貝殼找房上市必然會遭到圍剿。貝殼玩平臺,58安居客玩流量,房多多玩渠道。互聯網大佬阿里、京東插足,流量、資金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盡管貝殼找房上市,但是其競爭對手強勁,自身短板仍然明顯。
售后不靠譜,客戶流失
眾所周知,用戶在房地產行業花費百萬甚至上千萬消費時,基本都是保持著理性,但是房產標準化不夠完善,用戶在決策閉環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口碑成為房產電商行業的重點。
所以擁有靠譜口碑的房產電商成為客戶心中首選。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輸入“貝殼找房”時,顯示有240條投訴量。日期較近的一條投訴是寫“貝殼找房上面租房,退房時亂扣費,多方溝通無果,相互推諉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此類投訴不斷。這也反饋出貝殼找房的售后服務達不到“靠譜”的標準,客戶因此流失,導致本就不大的蛋糕越做小。
在江湖老劉看來,客戶選擇房產電商無疑是相信靠譜的、信譽好的大平臺。但貝殼找房被曝出問題頻出。貝殼找房現已上市,知名度更高了,公眾對其“靠譜”二字要求也會隨之提高。但就目前來看,貝殼找房仍需自我警醒。未來,希望貝殼找房不斷約束自我行為,增強售后服務。
總而言之,房地產電商的后半場仍在繼續,對于貝殼找房而言,上市僅僅只是意味著征途的開始。
江湖老劉,TMT行業觀察者,社交電商行業分析師,知名IT評論員。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